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透视 » 正文

睢宁“良民评级”的辩解站不住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5-20 17:45:42    浏览次数:102    评论:0
导读

  江苏睢宁县发明了史无前例的“良民”评级体系。具体操办此事的睢宁县征信办主任朱品武针对舆论的四

  江苏睢宁县发明了史无前例的“良民”评级体系。具体操办此事的睢宁县征信办主任朱品武针对舆论的四项批评予以回应。这种态度首先值得肯定,但其所提出的辩护理由站不住脚。
  
  有媒体批评,睢宁县给公民“评级”是政府权力越位,朱品武回应说:社会管理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目前我国主要是法律约束和道德规范。如何让法与德无缝对接呢?这个垫片就是政府的行政手段。
  
  从这一段话就可以清楚看出,睢宁县混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治理形态:政府管理与社会自主管理。任何一个社会要维持其正常秩序,就要求其成员遵守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为此,社会将自然地发育出一套激励——约束机制,比如社会舆论的赞扬或批评,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中介机构提供征信服务。
  
  政府管理与此完全不同。现代的政府管理包括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积极的方面是依据法律,以司法或行政、或独立监管的方式维持各方面的秩序。消极的方面则是向民众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这是政府对民众的责任,换言之,这构成了民众可以向政府主张的一些权利。至关重要的是,民众仅仅因为他是公民、国民,他就有资格享有这种权利。
  
  睢宁县创造的大众信用评估体系的第一个问题是,政府的强制性权力进入社会自主管理领域,政府机关成为公民道德水准的评判者。由此导致了它的第二个问题:超级综合性。
  
  同样是借助强制性权力,政府把本来分属社会不同领域的私人道德、金融信用、政治伦理评价综合在一起,试图对一个人做出整体性评价。媒体从一开始就指出,这根本不是一个“信用”评级系统,而是政府对居民进行分级。
  
  这也就是睢宁大众信用体系的第三个问题,也是其最大问题:它在涉及公民权利的领域里区别对待不同公民,也就是说,这个大众信用评估体系构成了一套系统的歧视制度的基础。这一点,睢宁县相关规定已经说得明明白白:对个人信用评估为D级的,否决政审类考察,同时对D级的人员在资格审核、执照审核、政策性扶持、救助项目中原则上不予考虑。
  
  这样的规定完全违反了宪法的平等原则。这和因为一个人是女人而不向她发放驾驶执照,和因为一个人道德水平低而不向他发放驾驶执照或不向他提供福利救济,同样构成赤裸裸的歧视。
  
  这才是睢宁县创造的民众分级制度的真正危害所在。泛道德化是它的表象,强制性权力的滥用是其本质,结果则是政府系统地制造和实施歧视。这不是在“严管民风”,而是在践踏宪法的平等原则。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2ECD34BB179401A6D9C8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