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热点 » 正文

《莫斯科时报》:俄罗斯成不了中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18 10:34:29    来源:中华商机网    浏览次数:106    评论:0
导读

俄罗斯《莫斯科时报》3月15日文章,原题:俄罗斯成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大理由通常认为,莫斯科改革误入歧途,若效

俄罗斯《莫斯科时报》3月15日文章,原题:俄罗斯成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大理由

通常认为,莫斯科改革误入歧途,若效仿中华人民共和国情况会好得多。这种看法过于简单化了。其实,两国国情大相径庭,俄无法照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改革方案。

首先,看看两国各自的国内形势。“文革”后绝大多数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和民众认识到需要开始根本性的改革。而1985年的苏联情况截然不同。大多数苏联人视他们的国家为超级大国,经济运行相对良好、社会稳定有序,迥异于经济改革前普遍贫困和饥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其次,两国的国家机构大不一样。“文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派无力抵制呼吁改革的人士。而且显而易见的是,要使国家起死回生必须采取激烈的措施。而当时苏联的改革遭到保守派和军方要员的猛烈抵制。

此外,两国牵头改革的人物各不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由经验丰富的前革命家邓小平掌舵。而在苏联,改革的重担落在经验欠缺、视野偏狭的戈尔巴乔夫肩上。他受到保守势力牵制,只能在有限的政治和经济框架内操作改革。

第四个因素是两国的社会和经济大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仍是农耕社会。80%的人口是农民,他们渴望耕种自己的土地,邓小平给了他们这个权利。结果,农村形势迅速改观,甚至怀疑者都不得不承认改革取得成功。邓于是将改革推及其他领域。而戈尔巴乔夫面对的形势截然不同。苏联经济的支柱是军工综合体。欲刺激经济使之多样化,就必须对军工制造领域大刀阔斧地改革。而这遭到军队高层的激烈反对。

最后,两国外交政策不同。基于共同反对苏联扩张主义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西方有紧密的军事和政治关系。因此,美国及其盟友积极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海外华人也发挥关键作用。而苏联别想得到此类海外援助。戈尔巴乔夫的第一要务是抑制正让国家耗干的武器竞赛。就这样,苏联陷入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恶性循环,终于在1991年垮台。此后俄罗斯推进经济改革步履维艰,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欢庆将近32年的经济成功。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 更多精彩,请点击环球网 http://www.huanqiu.com/ )
 
关键词: 两国 苏联 莫斯科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3126C30E9175783C663F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