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银行抢着给钱
2008年11月,4万亿计划出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各地政府背景的融资平台成了银行界追逐的情人。广西金投虽然实收资本很少,手上也没有项目,但它自有让银行抢着给钱的杀手锏。
此时在广西,一些欠发达的市县政府手上有大量基础设施项目,但因财力有限,银行不肯给贷款。如果有人能帮他们从银行搞到贷款投入这些项目,自然求之不得。
而能充当这个角色的,非广西金投这种省级融资平台莫属。有省级政府的信用作后盾,不可能可以变为可能。当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符合银行放贷要求的承贷平台。
看准这点,广西金投于2009年3月斥资2亿成立了城建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城发公司”)。之后,金投与两家信托公司合作,由后者发行信托计划,共募资11.5亿元,参与城发公司增资扩股。信托计划持有的股权5年后由广西金投溢价回购。
这本质上是债权融资,但表面又是股权融资,这11.5亿信托资金被银行视为城发公司的自有资本金。“原始资本”成功到手。
然后,金投与20多个市县政府签署90多亿元的投资协议。市县政府将自己的项目委托给城发公司建设,建成后市县政府再回购。
但城发公司事实上并不参与项目的投标及建设管理,而是反过来又将项目委托给市县政府的城投公司,并按约定的固定收益率向市县收取投资回报。
经过这样的委托,城发公司将市县的项目作为自己的项目申请贷款,多家银行注入信贷共20多亿元。截至2009年末,城发公司陆续向钦州、防城港、上思等地的基建项目直接投资30多亿。
委托给城发公司的项目可能只是市县整个项目的一部分,市县城投公司在开始项目建设后,再次用包含委托给城发公司部分的整个项目申请贷款。由于城发公司的投资已到位,银行认为这个更大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符合要求,于是再次向市县城投注入信贷超过20亿。
这是一个连环扣。在每个环节上,项目资本金比例都能达到最低要求,而杠杆率则可以做到最大。
基于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任,以及“超前放贷”的冲动,银行默许这种做法,甚至主动帮助老蒙设计整个融资操作。广西金投2009年总共为市县城投项目直接投资和撬动资金55.1亿元。其中2亿为金投的初始投入,11.5亿为信托资金,剩下41.6亿元为银行信贷资金(包括担保公司为市县城投担保贷款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