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场馆摸索不同的方式
奥运场馆承担了多项比赛,而且项目之间差异很大,奥运场馆的后续利用也要不断摸索。
五棵松体育馆因奥运会男女篮球比赛而影响巨大。本来北京申办2014年世界男篮锦标赛是后奥运利用的最佳机遇,惜多少有些意外地未能成功。好在早已有把五棵松体育馆建成一个以体育赛事为核心,集休闲娱乐、商业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计划,并以此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现在,毗邻场馆的商业建筑已经竣工,这又为北京市民增添了购物、餐饮的集中地。
当然,体育馆的功能是重要的,这里仍然是欣赏精彩的体育赛事的地方,它已经成为NBA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固定比赛场馆,每年都可带来高水平的NBA季前比赛。为了适应奥运会比赛,奥运会期间场馆只有篮球一个项目。奥运会后,在后台方面计划进行大量改建,装载和卸载区要扩大,对提供餐饮服务的时间和场地提出了改造的要求。体育馆下要修建一个滑冰场,是一个国际标准的比赛冰场,比赛前几天把上面的地板拆掉就行,下面的制冰设备早在奥运之前就铺齐了。
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承担了赛艇、皮划艇(静水)、激流回旋、马拉松游泳等项目,它的公园水面面积约63.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约58万平方米,绿化率超过82%,再加上周边地区的绿化,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对于久居城市喧嚣地带的北京市民,是节假日、周末娱乐、放松的极佳地带。
后奥运场馆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同样重要的是体育场馆要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全民健身服务。因为部分奥运场馆建在高校,使得北京一些大学有了世界水平的的体育馆。
以北京大学体育馆为例,它经过改造于2009年9月正式开放。在开放前的过渡时期,主要对内使用。改造后,北京大学体育馆有10个左右的室内健身房,每个房间有200到300平方米,用于健美操、跆拳道、器械健身等项目。另外还包括一个室内攀岩房和一个游泳馆。场馆在特定时段对外开放。场馆每年运营成本需800万~1000万元,管理方采用“以馆养馆”的策略,针对社会人士的票价与社会健身场馆相当,本校学生活动的票价约是社会人士的1/3,老师的票价在两者之间。
作为北京奥运会留给北京市民的一笔宝贵财富,总占地面积680公顷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奥运会后不久全部免费开放。这也正体现了后奥运设施的公益性,对于它们来说,公益性与经营是同样重要的。□(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