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十大央企拥上市公司三成现金量 盈利来自与民争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29 14:03:12    来源:投资者报    浏览次数:125    评论:0

  10央企坐拥全部上市公司三成现金量

  通过对A股及海外上市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判断,即实际控制人为中央国家机关、国资委以及中央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认定为上市央企,据此,有381家上市央企出现在《投资者报》排名样本公司中。

  无论是去收购,还是去拿地,没有现金,即无法承受由央企抬高的资产价格,只能像华远地产(600743,股吧)任志强在3月15日竞拍大望京地块失败后所言,“我们无法承受这样的天价,只好承认自己的无能”。

  现金即实力。《投资者报》以上市央企最近一期财务报表中的账面现金为依据,对上市央企的资金实力进行排名。

  由于部分金融企业,如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账面现金中,部分具有负债性质,如客户存款或客户保证金,这些现金并不受企业的控制和支配,因此,在此次资金实力排名中,未纳入银行和证券公司。

  根据A股及海外上市公司排名结果,“油老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以较大的优势占据排名首位,公司最新一期的账面现金达到1612亿元,紧随其后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以及在香港上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移动,前者账面现金有847亿元,后者也手握789亿元的现金。

  排名前十名的上市央企,总共拥有7232亿元现金,占381家上市央企全部现金总额的47%,占上市公司现金总量的27%,这表明,即便是国有资本,也是集中在极少数的大型央企手中。

  而如果仅以A股上市公司计,上市央企平均每家公司的账面现金达到40.5亿元,地方国企则是30.6亿元,而民营上市公司平均每家公司只拥有4.1亿元的现金。

  国企,尤其是央企,被称为“共和国宠儿”,何以为“宠”?在于资源优先分配,政策优先扶持。资源,既包括矿产、土地等有形资源,还包括为央企设立的专营权等无形资源。而在政策方面,迄今为止,为央企垄断经营而制定的法规不胜枚举。

  对资源的垄断,以及经营的受保护,让央企在经营中积聚了雄厚的资金实力。这使得它们在与民企或地方国企的直接资金比拼中不落下风。

  针对A股市场的统计表明,央企的资金实力明显强于地方国企,更强于民企。从数量上看,上市央企只有316家,占全部1759家公司的比例只有18%,但这18%的公司却拥有1.28万亿元现金,占比达到48%。不仅如此,这316家上市央企所控制的资产总规模更是达到9.5万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总资产之和的比重达到了56%。

  盈利来自与民争利

  当下,市场舆论对央企改革的呼声渐高,比如推动垄断行业改革、上缴资源租金、加大利润分红等,使得其传统盈利和增长模式受到拷问。在目前各种租金与政策补贴之下,央企的增长潜力已经渐至极限,已经无法继续承受盈利持续增长的重负。要保住盈利持续增长,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央企所面临的挑战远甚于“脱困”。这才是大国企目前普遍面临的成长困境。

  尤其是尽管经历几十年改革,国有企业依靠创新增长的动力和能力仍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观。面对国有出资人强调“做强”的压力以及越来越量化的考核与激励的约束,央企面临着新的“成长”烦恼。 正是这种烦恼,让陷入增长乏术困境的一些央企开始尝试多元化。在实体经济已大多过剩、利润率很薄的背景下,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成为了央企集中扩张的方向。

  实际上,我们不能忽略央企的信贷资源对资金实力的助推作用。同样作为央企的金融机构在信贷上对央企更为支持。

  这一结论在我们对A股公司的统计分析中得到印证。我们统计出上市公司在最近一期财务报表中“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这一科目下的数额,代表了金融机构对公司的实际放贷金额,结果表明,数量仅占18%的央企,银行对它们放贷总额却占对全部上市公司放贷总额的59.4%。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嫌贫爱富”被广泛批评为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民营经济萎缩的罪魁祸首。对存在资金短缺的民营企业置之不理,对本就资金充沛的央企却青睐有加,央企的资源优势在信贷领域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位国资委高官最近怒向媒体,“为什么国企亏损时你们骂我们,现在赚大钱了还骂我们?”殊不知,改制之前的国企,包括央企,由于体制落后,经营效率低下,使得其总是处于亏损状态。

  持续多年的改革让央企甩掉了包袱,包括历史包袱、政策包袱和债务包袱,比如剥离了辅业、剥离了医院学校等、分流了冗员,甚至剥离债务、核销不良资产等,而这些负担,最终都由纳税人、政府和银行体系来承担,与此同时,央企所一直享受的政策性补贴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尤其是土地和资源无偿划拨。

  而其利用资源垄断、行业垄断和特殊政策,谋求大量政策补贴收入以及资源和垄断租金收入,这就是为什么最赚钱的央企都集中在垄断行业。占据垄断性庞大资源的央企虽赚钱, 但却是与民争利后的盈利,当然该遭批评。

 
关键词: 金融 经济 600028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7A074D7094181F9BDCA4F.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