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资讯 » 正文

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态调查:他们缘何纵身跃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5-28 09:51:37    浏览次数:141    评论:0
导读

    他,从中部乡村来到东部城市。  看服饰,他和同龄的城市青年没有特别大的差异:牛仔裤,写

  

  他,从中部乡村来到东部城市。

  看服饰,他和同龄的城市青年没有特别大的差异:牛仔裤,写着外文的T恤衫,或者有时候他也大胆地去把头发染上颜色,尽管他知道,回老家一定会被乡邻取笑为“杂毛”。

  但是他的表情和气质还是把他的身份多多少少地泄露出来:乡土的气息没有完全被城市生活洗去,而他的目光常常充满希望,又有些无奈和浓浓淡淡的落寞在其中。

  这个年轻人,你是否觉得似曾相识?如果是,一点都不奇怪。他就是中国1.41亿新生代农民工中最典型的一位。所谓新生代农民工,就是进城从事非农产业的80后、90后青年农民。这个新的称谓被用来区别于他们的父辈——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涌进城市的第一代农民工。

  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3月公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察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描绘出一幅新生代农民工标准像——“他”的特别画像,可能更让你感到陌生的熟悉。

  新生代农民工标准像

  男性,80后,未婚,高中文化,来自一个中部省份,在沿海某城市从事制造业工作,月工资1417元。

  这是一个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虚拟出的新生代农民工标准像,但同时他又是真实的,每一个特点都是基于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是对这群流动青年最基本的概述。

  他的婚姻状态是未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外出农民工中,已婚的占56%,未婚的占41.5%。在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中,绝大多数是未婚。这一点使这个流动的青年迥异于留在家里的同年龄伙伴——在农村,常常是刚到法定结婚年龄(个别甚至还未到)就很快结了婚。而他,或许由于流动,或许由于眼界变高了,一时半会还很难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有时候他难免孤独,但有时候他觉得这样也挺好,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很适合目前流动的生活状态。

  他的学历是高中毕业。或许是由于成绩不够好,或许由于家里无力资助,或许是其他原因,他在高中毕业之后就打着背包离开了家,跟着邻居的大哥大姐来到陌生的城市。在开始第一份工作时,他可能还不满18岁。

  与他相比,另外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更为熟悉,他们跟随打工的父母在各个城市流动,出生在城市,并在城市长大。

  作为一家制造企业的工人,他每日的工作就是生产各种工业用品或生活用品——家用电器、手机或是服装、文具。根据《报告》,外出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五大行业。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最多,占总人数的39.1%,其次是建筑业占17.3%,服务业占11.8%,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各占7.8%。

  他每月可以领到1417元的工资,这个数字令待在家乡的乡亲们觉得很不错了,他也觉得还可以,只是想到繁重的加班和城里的物价,他觉得“这点钱搁城里真不算个啥”。一般情况下,他每个月可以按时领到工资,与那些在建筑工地上“出大力流大汗”却偶尔会遭遇工资拖欠的哥们相比,他觉得自己运气还不错。

  他住着工厂提供的集体宿舍。尽管居住条件说不上好,但是可以省下租房子的钱。对于一个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的打工仔来说,这笔节省的开支他还是很在意的。

  有个免费的住处已经不错。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约有40%外出农民工的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也没有住房补贴,这部分农民工每人月均居住支出为245元。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7E0B2DFD99385CFE0E0F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