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不难想象,很多没有道德底线的维修人员就会小问题修成大问题,以次充好,那么,偷梁换柱的事情就频频出现了。
甚至在媒体上,有业内人士爆出惠普售后的黑幕,说惠普用于维修问题电脑的配件为旧货或返修零件,7000元的主板的利益链条以及换机的“猫腻”。
看完这些,你是否觉得,现在已经没有安全感了,那些看起来很高大的跨国企业的形象在你心目中是否也有“将倾”的危机?
售后服务,已近不再是“服务”了,是“吸金”大法,最后演变成了一张“皮”,这张皮,外表是羊皮,内心变却成了狼。
真实但不要谎言
如果仅仅靠卖几部电脑、电视、几两汽车,厂家能赚到钱,我们认为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所有的产品、技术升级换代,产品推出的节奏等等都是由厂家控制的,但厂家的代理商,特别是兼顾维修责任的特约维修店,怎么来盈利呢?所以,对于这个情况,应该是真实的,他们也要盈利,也要生存和发展。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只顾生产,而厂家又不能兼顾全球所有消费者的服务或维修要求,对无论电脑、电视、手机、汽车行业来说,也是不利的。
但“真实”的情况,却不能用“谎言”来获得正常的利润,而致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也就是说,真实,但不要谎言。
那么,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长远的盈利能力,厂家也要对特约维修店有适度的支持,这不但是为了这些特约店,也是为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最终也是为企业自身的最大利益。
简单举个例子,现在汽车保险业、4S店(汽车美容店)、车主这一利益链条,相对来说就比较规范,每次出了车险,凭交警责任认定书、保险的现场勘验单,在定损之后,就可以将车修好,去保险公司进行索赔。而4S店(汽车美容店)也完全可以用保险定损的价格修好事故车辆,但如果没有保险(交强险除外),这个维修价格将变得很高。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有第三方,保险公司的介入,如果没有的话,也可能出现4S店(汽车美容店)漫天要价的情况。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自己监管自己绝对不能达到长远的“长治久安”,这就是自家人监管自家人的“历史原罪”。
找回信任才是根本
以汽车售后为例,对于以上的保险公司在这个链条所起的作用,自不必再说了。但对于现在4S店的售后服务,一样非常混乱,而媒体报道汽车售后服务的利润高达50%,这也似乎不太正常。现在很多车主跟4S点打交道,用“斗智斗勇”来描述真不为过。
如何才能让售后服务名副其实,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对厂家、特约维修店有基本的信任,而不是想防火、防盗、防贼一样地紧张兮兮的把车开到4S店。
至少可以考虑进行以下的制度完善。
建立正常的利益链条。厂家而言,厂家对4S店或者特约维修店的管理和监控不可放任自流,不顾死活,短期的业绩和长期的顾客要结合在一起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