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交换经济。在不断的交换过程中,物品、人、信息等不同形态的资源,通过流动创造出新的价值。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等虚拟经济的比例不断上升,资产交易过程不断延展,各种形态的资产在“小泡泡”中逐步升值了。通俗地来讲,这就是——流动创造价值。
《理财周刊》:资产在流动中升值
文 本刊记者 陈婷
上世纪20年代,在美国纽约,诞生了一艘名为“杜洛斯”号的运输船,它的主要任务是把一位德国富商生产的洋葱运到得克萨斯州。这艘船造得大了一些,每次洋葱又装不满,员工们在运洋葱之余,还托运其他货物。员工中不少人爱读书,每一次,船上的书籍成堆,丰富的精神食粮,给船员们漂洋过海的孤寂航程带来了无穷乐趣。
几次泊港后,员工们又发现,纽约的书的种类比其他地方更多,价格又相对便宜,这些书很受各地读者青睐。于是,几位有经营头脑的员工做起了贩书生意。一晃 40多年过去,这些贩书的员工个个都发了财。到1977年,“杜洛斯”号上的员工们基本不做洋葱生意了,他们的目光已锁定了卖书。每年,有4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志愿者自发地来到“杜洛斯”号船上,组成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联合国”。船员们实行两年一轮换,来去自由,书市的营销范围,也由美国迅速扩大到全球。
80多年过去了,“杜洛斯”号已发展成拥有7000 多类、近50万册各种文字书籍的“流动书店”,它拥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叫“人人读好书”。在卖书的20多年时间里,它已经成功出访了100多个国家,接待了1700多万名顾客,销出了几十亿册图书;不仅拉动了各地的图书经济,而且通过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了解。
流动能创造新价值
“杜洛斯”轮船书店的成功,人们认为,关键在于它的不断流动。不然,一家传统店铺类书店,何以做到这么大的规模?!
其实,中国有句古语也有类似的意思,叫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中国还有一句古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人早已发现,水要能流动才好。水不流动无以成河流大川,水不流动无以成瀑布美景。不流动的水,被成为死水,没有活力,没有价值。
“杜洛斯”书店的传奇,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不断流动。
从更大视角看,16世纪以来,虽然全球性的货物流动最初是通过这种极其野蛮的方式开展起来的,但客观上也大大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而最大的得益者,无疑是那些欧洲沿海国家,他们用从美州开采或掠夺的黄金和白银,与中国的丝绸、瓷器做交换;又从马尔代夫等一些岛屿获得了贝壳,用贝壳去换非洲的奴隶(17-18 世纪非洲大部分地区把贝壳作为钱币),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终于使得英国等原本生产率水平和生活水平比中国落后很多的欧洲小国迅速富裕起来,成为世界强国。
而在现代社会里,人们也越来越发现,任何事物,包括土地、资源、生产技术、人力、货币、创新理念等等有形或无形的要素,有都需要在流动中,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
不说自二战后因全球的资本、物品、科技、人力等互相流动,带来的全球化格局、“地球村”经济。单看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状况,就可以看出“流动”的好处,流动创造的价值。
先看人的流动。以前,我国长期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差距大,城市与乡村就像分割在两个市场。这些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他们做着城市贵人们不愿做的苦活、累活,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奉献汗水甚至生命。当然,他们也带回农村急需的资金和技术,影响和改变着农村的面貌,人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的流动带来了城乡的告诉发展。
而且,告别了“单位人”的时代后,各类人才可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流动,良禽择木而居,谁也绑架不了谁,人才自由流动让知识受到尊重,让创造体现价值,让一个单位或组织不断吐 故纳新,使其具有旺盛的战斗力和竞争力。
再看物的流动。住房改革实行住房商品化以后,城镇住房可以自由买卖、继承、出租,让个人拥有固定房产,让房市活了起来。而2003年以来,交易特别活跃的楼市,更是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千万富翁、亿万富翁。
我们的股票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让股票、债券、商品期货、股指期货、黄金等等,货币在国家、市场、机构、企业、个人之间不断交易、流转,随着市场的不断活跃、交易主体的不断扩展,金融业产出了更多的效益。在股市、房市、债市中,因为流动性好,而使得收益更高的例子,不一而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