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金山安 全实验室捕获一种被命名为“鬼影”的电脑病毒,该病毒寄生在磁盘主引导记录(MBR),即使格式化重装系统,也无法将该病毒清除。当系统再次重启时,该病 毒会早于操作系统内核先行加载。而当病毒成功运行后,在进程中、系统启动加载项里找不到任何异常,病毒就象“鬼影”一样在中毒电脑上“阴魂不散”。“鬼 影”病毒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个“引导区”下载者病毒。
该病毒一旦进入电脑,就像恶魔一样,隐藏在系统之外,无文件、无系统启动项、无进程模块,比系统运行还早,结束所有杀毒软件,下载av终结者, 盗号木马,ie主页修改等大量多品种病毒,最重要的是重装系统都不能清除该病毒。该病毒开创了中国恶意软件编写的先河,预计该病毒的源文件将会成为黑色产业链 中的抢手货,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恶意软件利用“鬼影”病毒的MBR- rootkit技术长期驻留用户电脑。每一个划时代的病毒,都会令安全厂商头疼不已。
“鬼影”病毒具体行为:
1、该病毒伪装为某共享软件,欺骗用户下载安装。病毒文件中包含3部分文件:
A、原正常的共享软件。
B、“鬼影”病毒,修改系统引导区(mbr),结束杀软,下载AV终结者病毒。
C、捆绑IE首页篡改器,修改用户浏览器首页,桌面添加多余的快捷方式。
2,“鬼影”病毒运行后,会释放2个驱动到用户电脑中,并加载。
3,驱动会修改系统的引导区(mbr),并将b驱动写入磁盘,保证病毒是优先于系统启动,且病 毒文件保存在系统之外。这样进入系统后,病毒加载入内存,但找不到任何启动项、找不到病毒文件、在进程中找不到任何进程模块。
4,病毒母体自删除。
5,重启系统后,存在在引导区中的恶意代码会对windows系统的整个启动过程进行监控,发 现系统加载ntldr文件时,插入恶意代码,使其加载写入引导区第五个扇区的b驱动。
6,b驱动加载起来后,会监视系统中的所有进程模块,若存在安全软件的进程,直接结束。
7,b驱动会下载av终结者到电脑中,并运行。
8,av终结者会修改系统文件,对安全软件进程添加大量的映像劫持,下载大量的盗号木马。进一 步盗取用户的虚拟财产。
鬼影病毒清除方法:
对于鬼影类的病毒,在WINDOWS时代之所以很少见,并不是因为做不到——早在1998年,CIH就告诉病毒编写者如何利用驱动技术绕开 WINDOWS的核心保护机制——而是因为这么做的投入产出不成比例。DOS下的自启动项目很少,病毒要自启动的话,除了寄生于文件,就只能依靠MBR 了;而WINDOWS的自启动项目实在是太多了,随便在注册表里改一下,一般用户根本看不出来病毒已经启动,所以没有人纯粹为了一个自启动的目的去写个驱 动来改动MBR,这纯属费力不讨好。其实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写WINDOWS下的病毒木马,技术门槛比DOS下要低一些。不过鬼影病毒作者还是有一点创意:他将存放在磁盘第5扇区的病毒的主要代码插入到ntldr文件中,这样就解决了自身代码在WINDOWS下的加载 问题,比写个中断服务程序要简单得多。这一思路也为真正的BIOS病毒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实现方法。
解决鬼影病毒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格式化C盘后,再重装系统之前,先用 fdisk/mbr 命令清除掉主引导区的病毒引导代码,再重装系统就没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