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综合 » 正文

剖腹产之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5-14 12:36:40    浏览次数:374    评论:0
我可以让符合条件的都顺产,但如果出了问题,谁来保护我?我可以不怕苦不怕累,尽量让每一个人都顺产,但医院在考核我们工作量时,在发奖金时,评价的标准是我帮助多少个孕妇顺产吗?它看的是我为医院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把压力都给我们,这根本不合理。”

    山东省某县妇幼保健院的赵院长认为,想要降低剖腹产率,首先需要国家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其次,医疗纠纷必须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现在的解决途径太过繁琐,患者根本不愿意采用。”赵院长希望医疗纠纷发生后,能有第三方公正介入,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估。“车辆有强制险,生育为什么没有?应该有一个险种,保孕妇从入院到生产结束的安全。”第三,计生政策的改变。“现在只能生一个孩子,这么珍贵,无论产妇还是医生都会倾向于选择剖腹产。”

    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高凌告诉记者,提倡顺产,降低剖腹产率,医院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还需要改善。“顺产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助产士数量少。在国外一个产妇分娩,会有1~2位助产士全程陪同,而我们国家医疗资源有限,往往是一屋子分娩的待产妇,1~2位助产士跑出跑进,值班时往往就一个医生。许多医院都缺助产士。为什么?没人培养,都培养硕士、博士去了。北京有一家很好的助产士学校,但只是个中专,中专生谁要啊?且不说各医院的门槛高,就连咱们的相关规定也说,接生的人必须有大专以上文凭。你学了也白学。好多医院没办法就让护士代替助产士,但没人愿意干。因为没日没夜地在产房转,累,风险和压力又大,钱又少。”其次,生孩子最需要亲人陪伴。但许多公立医院不具备这个条件,没这么多病房。第三,产前保健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妇能不能顺产。“怀孕前期的每个月,后期的每个星期,孕妇都需要指导。这就需要孕妇学校,而且这在围产保健、产科质量管理中都有要求的。但现在许多医院要么不做,要么就流于形式。为什么?因为没收入。物价局没规定,医院不能收钱。”

    “不能把所有的压力都放在医院身上,医院再压到大夫身上!你下来一个政策,我们就要学习培训,然后执行,但很多问题是社会问题,是职能部门的问题、财政的问题,你让我们大夫怎么办?”高凌无奈地说:“我有时候和他们开玩笑说,定政策的都是男人,都是不生孩子的。”

    

    一位产科医生的30年接生史

    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高凌|口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伟|整理

    上世纪70年代末:

    能自己生就自己生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刚参加工作,在北京某公立医院妇产科。当时我们的老主任有一句话:能自己生就不做助产,能做助产就不做剖腹产。这就是那个年代妇产科医生的概念。那时候还没有独生子女政策,物资匮乏,体力劳动多,孕妇的体质也好,新生儿体重也不大,大多数5斤多,谁要生个7斤多的,大家都觉得很新鲜。不管是头胎还是第几胎,几乎全是自己生,大部分也比较顺利。即便有一些胎位不正的、难产的,也都是在医院里等。因为当时还没有实现科学的产程管理,孕产妇只要没有危险,你就去生,在医院里生个两三天的都有。

    当时的医疗保健水平较低,许多人又不是只生一胎,又没有固话、手机、私家车、出租车,孕妇到医院生孩子,都是家人用自行车推来的。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95603A43174067D4D8DA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