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热点 » 正文

北京将推出40余种低价位环保型骨灰安置方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30 11:37:36    来源:中华商机网    浏览次数:123    评论:0
导读

记者昨天(29日)从民政殡葬管理部门获悉,今年全市各市属公墓将推出40多种低价位的环保型、小型化、精细化骨灰安置方式,

记者昨天(29日)从民政殡葬管理部门获悉,今年全市各市属公墓将推出40多种低价位的环保型、小型化、精细化骨灰安置方式,价格都在万元以下,除了零费用的骨灰撒海外,最便宜的只要一两千元。

市殡葬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每个公墓将至少提供3种形式的万元以下环保安置供市民选择,并且至少有一种是面向全社会的,其余几种可以面向低保户、残疾人或者其他特殊群体。

这些万元以下的骨灰安置方式,主要包括撒海、树葬、花坛葬、草地葬、骨灰墙或骨灰亭立体安置等。其中,骨灰撒海方式为零费用,并且可以免费安排2名家属随行;如果增加随行家属,每人只收取380元的基本费用。其余几种环保型的安置方式,又各自根据地段、密集度等,分为两三千到八九千元不等的若干价位。例如,树葬方式中,就分为一棵树下单独安葬一份骨灰、夫妻双方骨灰或者多人骨灰等。

推出环保型骨灰安置方式的同时,殡葬部门还将推出环保型的骨灰盒。据介绍,目前已经完成3种沙制的骨灰盒设计制作,包括沙子本色、原木色、沙雕风格等不同类型。

“和经过防腐处理的木质骨灰盒,以及陶瓷类、石材类、金属类骨灰盒相比,沙制的骨灰盒可以更快地降解,逝者的骨灰最终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市殡葬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曾有家属在为逝者选择树葬的同时,购买使用了1万元的钛合金骨灰盒,“号称10万年不烂,结果失去了树葬追求环保、节地并‘化灰为泥’的本意。”

近年来,本市每年需要安置约7万份骨灰,即使按照墓地占地面积“1平方米以内”的标准,也需要7公顷净地,至少20公顷土地。殡葬管理部门希望,通过大力推行环保型、小型化、精细化骨灰安置方式,积极引导市民移风易俗,改变殡葬观念,最终大大节约殡葬用地。

目前,不同骨灰安置方式的具体价位,仍在进一步细化确定中。受天气影响,这些新型骨灰安置方式需待天气转暖、土层变软后才能正式推出。(记者童曙泉)

相关新闻

今年将举行10次骨灰集体撒海

这个清明节,在东单上班的张小姐原本要去一趟大连,和家人一起参加公公的骨灰撒海仪式。前几天,她取消了这次出行:公公的兄弟姐妹中有人不同意撒海,“怕没有了念想儿”。“虽然老人家很喜欢大海,但公公本人没有立下撒海的遗嘱,我们只能取消。”张小姐说。

近日,本市举行了今年首次骨灰集体撒海仪式。42份撒海的骨灰中,近40份都是遵照逝者本人的遗愿进行撒海的。真正由家人做决定撒海的只是少数。

不过,近年来市民对待撒海的态度正变得越来越宽容,数量也逐年增加。“今年首次骨灰撒海,逝者中年龄最大的是95岁,最小的只有22岁,并且涵盖了农民、学生、知识分子等各种不同身份。”北京市殡仪服务中心主任王蕴彬说。1994年至今,本市16年间共完成6000余份骨灰撒海,今年计划举行10次左右撒海仪式。(记者 童曙泉)

马上就访

惟一一家树葬公墓暂停服务

    “树权”之争令树葬遭遇尴尬

十几年前,八达岭人民公墓在本市率先开展了树葬工作。但记者近日了解到,目前这种形式的埋葬方式已经被暂停,原因就是由“树权”引发了一些纠纷。

八达岭人民公墓是全市惟一一家大规模开展过树葬的公墓。在咨询目前是否可以接受树葬时,八达岭人民公墓管理处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已经“暂停服务”。他说,树葬形式一般是不允许迁坟和日后要求合葬的,但市民普遍认为购买了树葬“墓穴”就拥有了树权,因此有权利提出种种要求,和公墓管理产生了冲突。有些市民在亲人已经下葬一段时间后,又想重新购买墓地,将亲人的骨灰迁出;或是另外的亲人去世后,想要再次在树下下葬,将亲人合葬。这样一来,就必须将土刨开,会影响到树木的生长。

目前,八达岭人民公墓正在着手准备“深埋”这种新的环保丧葬形式。深埋即增加埋葬深度,将逝者骨灰埋葬于树木或者花坛下,并集体树碑。这样一来既减少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又避免日后迁坟等事宜。八达岭人民公墓原计划在今年清明节前后推出这项服务,但由于今年开春后气温一直较低,土层较硬,不利于动土开工,因此这项服务可能推迟到“五一”前后。

李先生还介绍,八达岭人民公墓目前正在考虑对低保困难人群及为社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市民,推出公益性的树葬、花坛葬,估计费用在500元以下。(记者侯莎莎)

【链接】

树葬比墓穴葬更节约土地

树葬又称“风葬”、“空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这种方式通常不会设置墓穴、骨灰坛,或者只使用可降解的特制骨灰坛,最终实现“化灰为泥”。树葬完成后,通常并不留坟头或立墓碑,仅在树下放一块石头,或者在树上悬挂纪念牌,上面刻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等。相比墓穴葬,树葬占用的土地要节约得多,这也是国外很流行的骨灰安置方式之一,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同一块土地。

网上声音

“80后”多数认可骨灰撒海

在“水木清华”论坛上,近日一则《骨灰撒海是个不错的选择》的帖子,引来了100多个跟帖。跟帖的大多是“80后”,几乎所有人都表示赞同选择骨灰撒海“回归自然”。

“殡葬观念在‘80后’、‘90后’人群中正悄然变化。”市殡葬协会秘书长姜晓刚说,“他们更加务实,更注重‘厚养薄葬’,看中高质量养老、老年关怀、临终关怀。”他的女儿就曾告诉他,觉得根本没有必要立大碑、建大墓地,“花十几万给老人修墓,不如在老人活着的时候消费掉”。

也有网友询问“骨灰撒海后如何祭奠”,针对这一顾虑,市殡葬部门表示,今年将在市属公墓建一座骨灰撒海的集体纪念碑,今后可以为亲属提供祭奠的地儿。此外,网络墓园也已专门开辟出骨灰撒海的专题。本报记者 童曙泉 RJ061

网上行动

网络祭扫人数逾3万

记者昨天从市殡葬管理中心获悉,3月15日至29日,“八宝山在线”网络墓园已经有3.4万余人访问,通过网络对逝去的亲人进行了祭奠。

在刚过去的清明祭扫首个“高峰周末”,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祭扫的人数为5.6万人,全市111个公墓接待扫墓人群近76万人。这意味着,约有5%的人群选择了网络祭扫。殡葬管理部门表示,希望通过网络祭扫这种方式,积极分流高峰日的祭扫人群。“例如,清明节当天在网上祭奠,到公墓祭扫则放在清明节前后的非高峰时间。”

网络祭扫也为身在外地的北京市民提供了清明节祭奠亲人的便利。3.44万网络祭扫人群中,有5442人来自京外,其中上海市、天津市的IP地址最多,其次为欧洲的IP地址。此外,全国各地2000多人在网络墓园中的“公安英烈馆”祭奠了8位“海地遇难维和英雄”。(记者 童曙泉)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

 
关键词: 骨灰撒 树葬 公墓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973B7C3644297CB89233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