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刘元春:通胀压力增加 年中CPI或将逼近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01 13:01:35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浏览次数:61    评论:0
导读

  把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之一,而在近日

  把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之一,而在近日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层发展论坛上,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把CPI涨幅控制在3%左右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目标。面对着物价上涨的压力和过高的通胀预期,今年CPI的最高增幅将会是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对于目前通胀的问题,我们认为,未来的压力比较高。单纯从CPI的数据来讲,2月份的翘尾因素是0.6%,7月份可能会达到1.5%,到6、7月份CPI会突破3%接近4%。”

  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刘元春说,一是我们的货币,2月份M2(广义货币=M1+储蓄存款)增长25.6%,M1(狭义货币=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增长34.4%,这两者皆处于十年来的一个高位水平,特别是M1,因此货币下的压力和来自需求的通胀压力可能比较大。第二个因素是成本推动。2月份的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5.4%,燃油动力和固定资产价格指数都接近10%。经济的复苏促使我们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上扬,最终使我们的CPI出现波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也存在一些影响物价变动的不确定因素,需要高度关注。例如,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可能加剧。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对国际上大宗基础性商品依赖程度很高,国际市场上大宗基础性商品比如石油、铁矿石、棉花(资讯,行情)、有色金属等大宗基础性商品价格要是上涨的话,刹那之间就会传导到国内,推高国内的价格。

  对于干旱对物价的影响,刘元春比较乐观,他表示,如果国家抗旱能力得当,努力控制粮食价格稳定,西南地区大旱的天气对物价的影响应该比较有限。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70%的粮食是在秋季丰收,夏粮并不是很重要,而目前干旱天气主要影响的是夏粮的播种。比如,2009年在秋天播种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曾发生了大面积的干旱,当时也认为粮食会出现大问题,但是后来粮食还是取得了大丰收。

 
关键词: 经济 资讯 行情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9DF906ADE5030E4077DA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