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热点 » 正文

如何难以做大做强 再制造产业亟待政策跟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29 13:58:23    来源:中华商机网    浏览次数:80    评论:0
导读

济南鑫洋物流公司的一台重型卡车发动机缸体轴承孔因为磨损变形,不得不报废了。鑫洋物流负责人汪峰心疼地说:“几百斤

济南鑫洋物流公司的一台重型卡车发动机缸体轴承孔因为磨损变形,不得不报废了。鑫洋物流负责人汪峰心疼地说:“几百斤的缸体都是好好的,只是轴承孔被磨得不圆了,就不得不回炉,多浪费啊!”

再制造技术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浪费而生。

日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汽集团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和装甲兵工程学院联合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课题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该技术通过高科技手段修复磨损部位,可使废旧发动机质量和性能达到新机水平,价格却只有新机的一半。

“这标志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已基本成熟,可以进入产业化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表示,“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从产品入手,率先推动汽车、机床、家电再制造产业的发展。”

再制造产品质量如何?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再制造产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走访了我国首家、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济南复强动力有限公司。

  再制造质量不逊于新品

再制造产品不是二手货,更不是假冒伪劣,而是运用高科技手段的批量化修复

汪峰告诉记者,他的第一台再制造发动机是当二手货买的,“就是图便宜,要不是有重汽的信誉和跟新产品一样的质保期,我还真不敢买。”

“别说消费者了,早几年还有行政执法部门把再制造发动机当假冒伪劣产品查封过呢。”复强动力销售部经理梁战军感慨地说,“再制造产品卖得便宜是因为生产成本比新产品低,它不是二手货,更不是假冒伪劣,而是运用高科技手段的批量化修复,产品性能一点儿不比新品差。”

通俗地讲,再制造就是运用专门的工艺技术和传统加工手段,对废旧机电产品进行专业化修复或升级改造,以达到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升产品性能,从而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的目的。复强动力董事长余建江打了个比方:“有点儿像丢了扣子的衣服,穿出去不好看,扔了又可惜。我们就给它配个和原来一样的扣子,用更结实的线缝好。于是这衣服不仅和新的一样能穿,而且扣子还更结实。”

再制造的本质是修复,但又兼具制造的特征。记者在复强动力的再制造发动机流水生产线上看到,发动机再制造包括零部件拆解、清洗、分类、检测、失效零部件修复、再制造机械加工、再装配、出厂检验等环节。关键环节都采用自动化设备,标准化程度比传统维修要高得多,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和新发动机完全一样。复强动力副总经理刘青说:“因为有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规范的管理,再制造的修复质量比传统修理更好,还可以修复一些传统修理方式不能修理的磨损。而且我们还会对产品进行全面‘体检’,排查质量隐患。”

但是,再制造对原材料的筛选是很严格的。我国再制造技术创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说:“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废旧件本身的质量。原本材质就不好或者剩余寿命不足的废旧件不适合再制造。为此我们自主研发了剩余寿命评估技术。另外再制造设备投入比较高,因此本身价值并不高的废旧件也不适合再制造。”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B2B79143C4087192DEC7F.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