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维权 » 正文

茶区春茶减产60% 普洱借大旱翻身重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06 12:58:28    浏览次数:269    评论:0

    “我几天前来还是80元一公斤,今天怎么就90了?”3月25日,在昆明市雄达茶城的益康茶庄里,一位顾客大为不解。女老板有些难为情,“现在一天一个价!我们也没办法,您还是趁早买了吧。接下来还会涨的!”据她透露,零售市场的茶普遍涨了20%-30%。

    但与市场两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间商显得颇为谨慎。严文典告诉记者,由于行情不稳定,他今年接到的订单不增反减,“现在来临沧的采购商不下100人,但基本都是在观望!”

    茶企多数茶企未开秤

    此外,原料涨价,茶叶加工企业感受到的压力无疑最大。记者在产区多个加工企业看到,本该忙碌的加工车间却空荡荡鲜见人影。“减产,没什么茶叶;还有,价格涨得高了,怕加工出来亏本。”茶房乡副乡长罗春祥说,当地的茶叶加工基本还没有开秤。

    3月28日,云县最大的茶叶加工企业———澜沧江茶业有限公司,拥有一条10万吨原生茶饮料生产线,但今年入春以来尚未开动。

    “青毛茶都卖到了36-40元/公斤,而且质量还不好。”澜沧江茶业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赵中虎解释说,公司原来计划3月27日开秤,但原料价格一直在涨,且量不充足,因此临时决定将开秤日期推迟。

    据赵中虎介绍,该公司主要以生产原生茶饮料为主,目前正处在开拓市场阶段,定价无法随意变动。按照成本核算,只有当青毛茶卖到25元/公斤时,他们才有一定的利润。

    对于有茶园的企业来说又是另一番表情了。作为最大的普洱茶生产公司之一,云南普洱茶集团拥有2.6万亩茶园,公司董事长郑炳基告诉记者,鲜叶和毛茶的涨价大大减轻了公司采摘成本所带来的压力,但茶园春茶减产高达三分之二。

    “往年我这屋子里都堆满了新茶”,临沧云茶百象茶厂负责销售的陆文俊说,但今年摆在店里的新茶才几十斤,“现在涨价了,成品茶卖不动。厂里也不敢贸然生产,要等客户先下订单。”

    分析疯狂行情短期难重演

    很多人或许还记得,2007年上演的普洱茶疯狂行情一幕。当时,一饼普通的普洱茶都能卖到成千上万元,随便转手就能卖个更高的价钱,一些品种涨价甚至在10倍以上。但这场投机盛宴给大多数人带来的只是苦涩,一些投机商甚至因此而破产。这给之后的整个普洱茶产业带来了低迷和萧条。

    如今,一场大旱触发了普洱茶涨价风,当年的疯狂一幕是否会再现?

    教训惨痛行业日趋理性

    谈起普洱茶,始终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便是2007年的疯狂炒作。临沧市茶叶市场的一位店老板告诉记者,当年,前来看茶买茶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还有来自韩国日本的买家。

    价格飞涨,很多本地茶商也纷纷参与其中。“有些人把20年做茶叶生意的积蓄都投进去了,结果最后只剩下几屋子的茶叶!”据陆文俊透露,甚至有人因此而自寻短见。

    “2007年带来的冲击很大,直接导致了行业的洗牌。”云南普洱茶集团董事长郑炳基表示。据他分析,很多企业因为参与炒作囤积茶叶而出现资金链条断裂;此后,整个普洱茶行业随之陷入低谷期,不少企业撑不住而倒下。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B37BB13B1600734C4F78D.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