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许军
年纪38岁,个人年收入30万元(税后),家庭年收入50万元(税后),月常开销1万元
房贷车贷每月支付1.2万元(房贷剩10年,车贷剩4年),股票基金投资40万元,有一子6岁
预期:60岁退休,300万元的退休金(不含社会保障养老金)
在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中,退休后每月能够领取的养老金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社会平均工资(指退休者户口所在地)的20%,另一部分是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的1/120。
其中社会平均工资部分大家都是相同的,差异主要在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对于那些在职时收入远远高出社会平均收入的人来说,养老金收入与在职工资收入的落差将会更大。有个粗略的假设,一个人月收入一直为1500元,全市平均收入也是1500元保持不变,那么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到的养老金大约是1100元;而如果月薪是5000元,全市平均收入是1500元,那么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到的养老金大约是2000元。可见前者退休前后的月收入减少了27%,后者减少了60%。
因此,即便有了意外和意外医疗保险的投入,许军还应该为自己和太太购买一份终生寿险。许军的保额可以为100万元,太太的保额为50万元,每年两人的保费分别是35100元和15100元,都是连续缴费20年。此外,他们还应该对原来的意外和意外医疗保险进行调整,并增加重大疾病保险。
“重大疾病保险目前在市场上有两种,返还型的和消费型的,一般消费型的比较便宜,返还型的则比较贵。我建议他们夫妻一共投保50万元的重大疾病险,有的公司产品会提供夫妻相同的保额。如果要分开投保,那么可以丈夫投保30万元,妻子投保20万元。这已经满足了一般情况下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需求。意外保险的保额建议降低到400万元,意外医疗保额可以设定为10万元,其实通常医疗意外的花费也不会达到那么高的水平。”之所以李沛遥建议他们做这个调整,是因为从发达国家的统计来看保费占总收入的8%到15%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现在检视他们的这个保险组合,终身寿险丈夫100万元保额年缴费35100元,妻子50万元保额年缴费15100元;重大疾病险丈夫30万元保额年缴费9540元,妻子20万元保额年缴费4980元;意外险400万元保额,年缴费9200元;意外医疗10万元保额,缴费4080元。夫妻两人一共年缴费为77910元,加上每年3500元的汽车保险和住宅保险,就一共是81410元,占了夫妻两人工作总收入的16.28%,但是如果加上每年10%的投资收益,38岁投保当年保费所占的比例就降低到了15.08%了。
虽然15.08%已经略微超出了保费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上限,但是其中权重最大的终身寿险只需要缴费20年,一旦缴满就会使这个比例下降。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就是投资收益是按比较保守的年复利10%计算,也就是说40万元投资首年的收益是4万元,第二年以10%的复利计算就能达到4.4万元的收益,这也会使保费占比呈下降趋势。对于消费型的意外险,事实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说目前儿子教育费用的缺口是200万元,那么夫妻意外险的保额就要考虑到未来这部分的需求。
但是到了22年后夫妻都已经退休时,儿子已经28岁基本完成了学业,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么夫妻两人的意外险保额就可以下调,随之保费也能够节省不少。
保险的避税功能随着未来国家遗产税的出台,也会给中产家庭带来不少裨益。“在目前来看,继承保险账户的资金肯定是免税的。因此在保障之外,可以说这也是保险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李沛遥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