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警惕地方融资平台成为引爆泡沫的定时炸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28 10:57:52    来源:南方都市报    浏览次数:192    评论:0
导读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流程图  地方融资平台如何得到和消化巨额信贷  根据央行公布信息,截止到2009年5月底,全国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流程图

  地方融资平台如何得到和消化巨额信贷

  根据央行公布信息,截止到2009年5月底,全国共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3800家左右,总资产规模约9万亿元,总负债规模升至5.26万亿元,平均负债率为60%。但很多地方融资平台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沦为所谓的“壳公司”。5.26万亿元的负债相当于全国GDP的15.7%、相当于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的76.8%、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161.35%。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估计,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除票据外)约为7.2万亿元,其中2009年新增额为3万亿元。估计2010年和2011年后续贷款约为2万亿-3万亿元,如此到2011年末将达到10万亿元左右。10万亿元地方政府负债约占我国2009年G D P的三分之一、相当于国家外汇储备的70%。2009年末主要上市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10%,国家开发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如城商行的贷款占比相对更高。

  这些地方融资平台是如何得到和消化巨额信贷的呢?其运作流程如图所示,其实整个过程并不复杂。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先以卖地收入为担保,通过其控制下的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信贷体系进行贷款,作为过路财神的地方融资平台在得到信贷后,立即马不停蹄地将资金分发给当地城建项目公司———需要提醒的是作为名义贷款主体的地方融资平台并不是都有还款能力!城建公司在得到资金后,立即开足马力进行城市建设项目,如此地方政府的政绩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美化。

  2009年,随着中央政府“保八”一声令下,地方融资平台对于资金的需求与银行信贷投放的冲动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其疯狂程度犹如一对饥渴男女,整个银行系统投放的信贷资金的40%都流向了地方融资平台。然而他们生下的很可能是一对双胞怪胎,一曰“烂尾工程”,一曰“不良贷款”。外人多以为地方卖地收入是主要的,但据财政部相关数据,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总收入为14239亿元,其实,这与2009年地方融资平台新增贷款的3万亿元相比,连一半都不到!

  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中,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讨论过程折射出相关各方的不同态度。地方融资平台究竟何去何从?可以说将越来越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被抢劫的购房民众

  几乎在每一次的社会经济动荡中,首先受伤以及最受伤的都是普通民众。在地方融资平台问题中,一个问题点是地方政府或显性或隐性的以土地财政为担保向银行信贷,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一女多嫁”,即同一块土地为数次贷款同时提供担保的诡异现象。同时,这也迫使地方政府不得不保持土地的高价位运行,从这个角度,我们完全可以说,地方融资平台实际上“绑架”了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又“绑架”了高房价、高房价最终掏空了购房者的钱包。

  经济学中有一个常识性的概念叫“挤出效应”,指的是政府投资增加会挤占民间投资。同样的道理,民众在购房上的过度消费会挤占民众其他方面的消费。这与国家试图用扩大消费来促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的理念完全不符。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地方政府在融资平台的压力下,通过高地价引发的高房价洗劫了民众,令民众想消费却消费无力!

 
关键词: 公司 研究报告 外汇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CF9152D354028B3BD3CC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