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发展影响高校教育质量
经济导报:在经营的理念下,很多高校开始负债发展,并形成了债务危机,这对高校教学质量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徐同文:国内很多大学出现了负债,这是不正常的。在国外,这是违法的,因为大学校长不是大学的所有者,只是大学的管理者。作为一个管理者使学校出现负债,要承担法律责任。高校举债就好比企业的总经理未经授权贷款。而银行之所以愿意给大学贷款,是因为大学永远有国家的财政拨款和学生缴纳的学费,显然比把贷款放给其他人更合适。
但如果用财政拨款和学生的学费来还银行贷款,势必影响到学生的教学质量,也可能造成教师工资发放不及时,学生实验设备落后等问题。国家拨款是用来补贴学生教育费用的,学生交学费也是为他自己学习用的,现在把这些钱都挪用了,学校拿什么改善教学设备,购买图书?而如果没有贷款,学校可以把这些款项投入到学校图书、设备更新等等。
此外,高校扩招也对教学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国家扩招一个学生,就得准备好足够的经费。如,剑桥大学扩招一个学生,都要经过董事会批准,因为扩招学生需要相应教学资源,能够确定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才会扩招,这在剑桥800多年的历史上已经成了惯例。美国等西方国家都是这种模式,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扩招和投资没有关系。高校扩招是录取通知书和毕业证书的扩大,不是教育教学资源的增长,如1999年,本科生生均拨款4600元,到了2003年,生均拨款降到了2300元。
国有大学建设关键是政府
经济导报:目前的高校债务危机该如何化解?
徐同文:国有大学建设关键是政府。大学教育的重要性比修路、修桥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都重要,是区域经济发展长期的支撑。美国经济学家曾做过预测:人力资本的长期回报超过10%,比金融资本的平均回报要高。而政府的功能是服务社会,所以,我认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市场运作是发展和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主要模式。
比如大学征地、建房子。让一所高校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买地盖房子,它哪里有钱,政府拨的经费够老师们吃饭就不错了,学生交点学费,那是对他自己学习资源的极有限的补充,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摊到学生家庭的部分,世界平均才只有25%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还不富裕,再多收也不能超过30%(其实现在我国已差不多到了这个数)。如果再用这些钱征地盖房,结果可想而知。
而现在高校债务,大多只还利息,什么时候还完,谁也不知道,就这样一届一届挨下去。我曾说过一句话,明天的高校可能成为昨天的国企。现在,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
而现在,国企已经改革了,高校建设是不是也要社会化,在政府主导下,推倒墙,把大学融入社会,借鉴现代企业和国外著名大学的体制模式,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走大学经营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