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热点 » 正文

中国仍面临跨文化挑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08 13:11:43    来源:中华商机网    浏览次数:85    评论:0
导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向非洲传授发展经验,在非洲设立经济特区,成果初显。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非洲

中华人民共和国向非洲传授发展经验,在非洲设立经济特区,成果初显。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非洲七国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赞比亚建立经济特区。截至2009年初,大约十多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在特区内设立公司,创造了3500个就业机会。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涉及采矿、冶炼和化学工程,而且需要向当地采购大约3亿美元以上的相关商品订单。中期来看,将有50多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在该经济特区内投资建厂,直接为津巴布韦创造了6000-7500个工作机会,间接工作机会将达到15000个。在建和规划中的中非合资的经济特区包括埃及、尼日利亚、肯尼亚和毛里求斯。此外,在安哥拉、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和乌干达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的经济特区也在协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非建立的经济特区如果成功的话,将促进非洲当地政府进一步放开经济,吸引国际和本地投资。

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造成了西方减少在非投资。与此相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非洲的投资有增无减,且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非洲经济整体向东看,尤其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看。这种转移带来的影响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非洲商业投资的进一步深入而日益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2009年6月世界经济论坛非洲问题分会上指出,尽管其他国家因为经济下滑而减少在非投资,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非投资正在增长且更加多元化。仅在安哥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投资项目就涉及能源、水利、卫生、教育、渔业、公路、铁路和机场等领域。

有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工具,其在非投资的基建项目与开采资源紧密相连。这种判断过于简单。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的项目主要由非洲当地政府推荐。即,基建项目的最后拍板是在非洲,而不是北京。另一方面,这些贷款对那些资金紧缺、资源丰富却有能力运用已探明储量作为抵押的非洲国家来说更为重要。对那些非洲受惠国来说,不但这种以资源换基建项目的方式非常具有创造性,而且对现有的所谓对重新诠释“非洲债务的可持续性”具有一定意义。此外,非洲的私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指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公司在市场准入和经济方式上有所欠缺,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非建筑公司只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的问题。这些指责有一定的道理,但在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的使用才确保了这些基建项目及时完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非面临政治性挑战较少,运作上的挑战较多。首先,大部分非洲国家的运营环境仍具有挑战性,不利于促进私营企业的增长。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非洲面临的挑战与在非洲的其他国家相同,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证明其在管理和克服这些挑战和投资风险的能力。最后,跨文化挑战更为突出。这主要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习惯于应对严峻的和具有竞争性的环境,还远远不能适应其走向国际阶段中出现的、陌生的当地文化环境。同时,非洲社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了解相对不够。因此,对非洲政府和组织来说累积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机构的经验来说是相当必要的。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亚洲中心主任马丁·戴维斯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中心助理研究员张玫博士译)

作者:马丁·戴维斯

(本文来源:文汇报 )
 
关键词: 非洲 经济特区 中国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DCB890E4565223A03BCC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