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告公关 » 正文

广告,到底该投多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3-30 11:43:24    来源:石章强    浏览次数:268    评论:0

这样制定费用预算和进行广告投入,就非常有针对性和打击力。

    四、直觉判断法

    实际上,这就是基于经验基础上的带有科学成份的一种“感性投放”。

    这要根据企业高层领导的“胆色及高见”来确定,带有很大的冒险成份。一旦成功,那回收也是不菲的,但如果失败,那也是足够把企业搞垮!最明显的就是目前的保健品类企业,如巨能钙、脑白金、海王和哈药等,他们通过对市场最敏感的把握、分析和直觉,然后通过集中资源集中打击,以实现密集轰炸的效果。

    然而,这种策略也不是每试必爽。如果形势发生了变化,而企业最高决策层的直觉慢了,或是还是沉浸在过去成功的回忆中,那就麻烦了。比较典型的个案就是爱多。胡志标,一个难得的英雄企业家,但随着形势的发生了变化,而他和他的团队还沉浸在过去巨大的成功中,还是以以前每试必爽的直觉和老方法来运作,结果,在没有多大的外力和内力的影响下,就被套牢了。爱多的广告资源绝大部分来源于对未来销量和利润的预测和判断,比方说,胡志标预测到98年爱多可以实现5个亿的销售额和1亿的毛利,他就准备97年投放5000万的广告,哪怕是借钱。而结果正如他所料,他97年实现了6亿销售和1亿毛利,于是他根据同样的预测推断来决定98年的广告资源,于是就有了爱多的98标王,结果又如他所料。于是他又把这种成功的模式复制到99年,他认为99年可以实现近30亿,于是便有了爱多的99年的近3亿的抢标王。结果,99年内外形势发生了变化,没有在他的掌控中,于是,爱多便被套牢了。

    五、淡旺季区隔法

    对于淡季区隔,目前业界有两种比较有争论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在旺季多投入,加大投入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以求大量走货;在淡季时做好基础的工作比如服务、回访、调研、新品研发和储备等。而另一种则认为:在旺季没有必要多投入,只有保持一定的力度,表明“我也有”就行了,没有必要把过多的资源淹没在“我死我活”的“眼球”抢占中,最后的结果往往就相互的传播效果和作用被抵消了;在淡季时加大抽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对手都“沉默是金”,消费者的眼球都处于一种无人争抢的状态中,你只要适当地冒一下尖,比对手多那么一点点资源,就能够吸引旺季3—4倍的资源所抢不到的“眼球”。

    两种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和产品特性,作有针对性地投放,能够吸引目标范围内的一定量的“眼球”就够了。记住一点:不管什么时候,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说得难听一点就是: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运用淡旺季法比较成功的就是空调企业。如:海尔、格力和美的,这三个品牌的崛起都曾先后运用过这种方法。而以“微波炉”起家的“格兰仕”在进军空调时,也玩起了这一概念,不过,稍微不同的,前三大品牌是在旺季之前的淡季玩这种概念,而格兰仕则是在旺季之后的淡季玩这种概念。这可能是两者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也与企业的自身资源有关。格兰仕是新品牌,且产品线还不是很丰富,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过渡。

    六、利润预算法

    利润的预算法包括前预算和后预算。前预算主要来源于历史利润的考虑,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4EBBD6691443320628B26A.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