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点评 » 正文

深度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运营商之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22 12:10:23    浏览次数:246    评论:0

  支付宝的一路茁壮和阿里巴巴信用认证的成熟,某种程度上是“无奈的入侵”。电信运营商的不作为不仅客观上成就了互联网企业的传奇,也让自己陷入被动,坐失良机。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价值链上,不进则退。

  “运营商手里有很多得天独厚的资源,如SMS、MMS、语音等可靠的通信服务,用户数据、情境、认证等。这些是运营商独有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应用也是独一无二的。”正如设备商爱立信所言,电信运营商本身坐拥金矿。但它们却不顾脚下之宝,将目光投向了更远处的山脉,甚至直奔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的顶峰,看似得,实为失。

  差异化之失

  过去一年中,电信运营商以3G为契机,对移动互联网投入了空前的热情。“G3”、“天翼”、“沃”,三大电信运营商努力制造差异化的品牌定位。但现在,这三大品牌下的营销策略却越来越相似。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3G用户量累计1808万,离2011年实现2.4亿用户的预期相距甚远。

  在此过程中,电信运营商对于移动互联网价值链的控制理念和力度各有不同,整体上呈现一种矛盾和困惑的状态,从而影响到今日的3G和移动互联网发展效果。

  今年3月17日,中国电信的应用程序商店“天翼空间”正式上线运营,并打出“前店后厂”的模式。具体说来,中国电信的应用程序商店分为两个产品,一个产品是面向终端用户的“天翼空间”,所谓“前店”;而另一个产品则是面向开发者的“天翼应用工厂”,即为“后厂”。用户通过前店来购买或免费下载应用,后厂则通过为开发者为前店源源不断提供资源、服务、测试、渠道等支持。中国电信认为这个模式充分体现了开放共赢。

  不过,在另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电信一度是典型的“赤手空拳服务商”,不做自己的操作系统,不做自己的业务支撑平台,甚至连即时通信那样的应用支撑平台也没有,就直接杀向内容服务和电子商务,结果仍然无法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

  尽管中国电信似乎已经意识到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多品种、少数量的“范围经济”而非少品种、多数量的“规模经济”,开始重视“个人化”的趋势,并高举开放共赢大旗,但究竟有多少能力去实施,仍是一个悬念。

  中国联通在移动互联网上最有吸引力的亮点莫过于其成熟的WCDMA网络。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建设方面,联通重视网络的优化升级,推进WCDMA向HSDPA和HSUPA演进,试图突显自己的数据能力。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040E8B502076198C8748B.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