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好莱坞,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大明星、大导演,当然还有大成本制作,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并不能保证电影一定会大获成功。
前两年有一部名叫MybigfatGreekwedding(中文译名《我的巨型希腊婚礼》)的电影获得了空前成功,但是它所用的全都是无名演员、无名导演,制作成本也很低,仅几百万美元,唯一显得大气的是其制作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汤姆·汉克斯夫妇。这部电影不仅让汉克斯夫妇出人意料地赚了一把,也让女主角声名鹊起,她于电影放映后的第二年趁势和美国广播公司签订了一份极为丰厚的个人Sitcom合约。
此外,这部影片的另一个获益者为美国庄臣父子公司,这家生产Windex玻璃清洗剂的公司将自己的产品植入这部电影中,巧妙的情节和场景设计使Windex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故事是这样的:片中女主角的父亲固执地维持着希腊人的传统,他视Windex为灵丹妙药。在他看来,Windex不仅能清洁玻璃,而且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功效,不管你是被蚊叮虫咬,还是头昏脑热,用Windex一喷,马上就会神清气爽,诸病皆除。
片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场景,其中一个是女儿的男朋友第一次上门,岳丈就在饭桌上用Windex表演了一番,当时让非希腊人的未来女婿瞠目结舌。另一个是在影片结尾时,有情人终成眷属,女主角在经过了一番折磨终于如愿所偿之时,下巴上长了一个泡,迫在眉睫之际,新郎官灵机一动,搬来了其岳父大人惯用的Windex这个大救兵,“药”到泡除,皆大欢喜。
自从这部电影放映之后,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Windex。超市里,人们在挑选玻璃清洁剂时,会下意识地寻找Windex,而且看到它,就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电影中逗人的情节,顺理成章地把很多Windex搬回家,使其销量像这部电影的票房一样扶摇直上。这样的宣传和推销效果比在电视台拼命打广告合算得多,也有效得多。
上述故事所展示的就是植入式广告的威力。那么什么是植入式广告呢?有人曾经给植入式广告下了一个很精辟的定义:“Whenisanadnotanad?Whenit’saproductplacement(什么时候广告不再是广告了呢?那它就是植入式广告)。”
如果把传统的硬广告比作疾风骤雨的话,植入式广告就有点像杜甫诗中所描述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起植入式广告,中国人并不陌生,大家爱看的美国电影007系列一直都在植入宝马和欧米加品牌。不止是电影,电视、电子游戏乃至我们日常读到的图书中都有很多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一个广告趋势,这一点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更加明显。
在美国,广告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让广告不再显得过于广告化。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美国人已经被无所不在的广告搞得心烦意乱。且不说那些种类繁多的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网络和户外等通常形式的广告,就是在大街上行走,美国人也无法避免碰到背着广告牌的人体广告、乘人不备硬塞在汽车挡风玻璃上的广告传单,甚至当人在ATM机器上取钱时,在等着钱从机器中吐出来的时候屏幕上突然跳出来的广告,所有这一切使得美国人每天都生活在广告的海洋中,无怪乎美国人会对Tivo(一种能录下电视节目并自动略掉广告的录像机)这样的产品情有独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