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上,市委书记薄熙来做了主题报告,提出未来两年半,本届市委要切实抓好10件民生大事。
改善民生是咱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而且卓有成效,前无古人
薄熙来说,改善民生是咱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而且言行一致,卓有成效,前无古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毛主席曾强调,“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主席还要求,“要把群众的‘衣、食、住、行、用’这五个字都安排好”。正因为如此,共产党才能得道多助,由小到大,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唤起工农千百万”,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以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也都对民生问题高度关注。
中国历史上的大禹因治黄河而被尊为“神”,而共产党一执政,毛主席就把大江大河通通收入眼底,对黄河、淮河以及海河的治理都有具体、明确的指示,更对长江描绘了“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设想。建国以来,从南到北,一条河接一条河全都治理了,讲治水,我们党也要比大禹伟大得多!
建国六十年,今非昔比。现在我国的服装产量、化纤、布匹、呢绒均居世界第一;洗衣机、彩电等210多种工业品产量也都是世界第一;去年,汽车产量1300万辆,手机用户7.8亿,均为世界第一;电脑1.8亿台,占全球一半;互联网用户3.8亿,超过美国与日本的总和。高校在校生已超过2800万,居世界首位。这些数据说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不仅在全世界面前站起来了,而且已经发展起来了,晚清时的屈辱早已远去。讲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有硬邦邦的民意基础和事实根据,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足以自豪!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议论,还有负面的看法,但凡是客观、公正的人,静下心来看一看现实,都会认可我们党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改善民生,既是我们的政治理想,也是发展经济的始源和归宿
有的时候,人们习惯把“发展”理解为推动生产,GDP的增长,而和民生问题分开来看。其实,发展本身就应该包含民生的内容。发展,不仅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GDP的增长,不仅是工业、农业产能的扩大,技术的进步,也一定要体现在民生的改善上。民生的改善是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科学论断,本身就有民生改善的重要内涵。驱动国民经济发展有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尽管不少领导特别重视招商引资,抓投资,沿海还重视抓出口,但看看统计年鉴就清楚了,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是占大头,通常在50%以上。欧美国家则一般高达70%-80%。而出口从本质上说,也是进口国的消费,所以消费是基础性的。我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就是在扩大消费,在拉动内需,在营造一个大市场。从发展经济来说,这是更具基础性的工作。所以改善民生,既是我们的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始源和归宿。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是不矛盾的,不仅不分散经济发展的成果,还使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良性互动。有效地改善民生,不仅不扯经济的后腿,还会有力、持久地推动经济。
努力提升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并不简单取决于人均GDP或人均收入。一个城市在人均GDP和GDP总量较低的情况下,也可能有更高的居民幸福指数。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量,还取决于这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居住条件、安全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市民气质、精神状态、主人翁感觉等,甚至一些很具体的指标,比如塞车不塞车,树种的好坏,都可能有所影响。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尽管重庆目前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比较低,还远远落后于某些大都市,但如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得法,也完全可能在较短时间后来居上。这包括环境、住房、安全、祥和等诸多因素,如果做得到位,让人民群众有亲切感,有主人的感觉,这个城市百姓的幸福感就会大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