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如何摆脱“草根性”?来自长三角的“创二代”成长启示录
“南海建设创业园区起步较晚,规模偏小,引进项目的层次不够高。”这是省政研室调研南海后给出的一条评价。“草根性”是南海民营经济一大特点,其在具备企业市场嗅觉敏锐、转型灵活的同时,也往往伴随企业规模小、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等“缺点”。新时代的南海创业者能否摆脱“草根性”?在此,参考长三角创业投资环境或许会有所启发。
昆山工业研究院注册资金1亿元
省政研室报告指出,昆山的工业研究院注册资金达1亿元,引进项目瞄准了新能源、生物制药、智能机械等世界前沿技术,项目前景好,带动的相关产业多。江阴市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一期投资就达到4000万元,集中开发物流网、基因工程等新兴行业和科技含量高的产业。
而南海在创业政策、财政支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南海人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南海对促进就业方面的投入较为分散,不像昆山的工业研究院注册资金一次投入就达1亿元,但是总体上来说,南海的投入不比昆山少。
江阴人才创业奖励最少150万
目前,昆山和江阴特别重视政府主导对科技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引进。昆山的留学生创业园吸引了来自英、美、日、德等国学者创办的科技企业150多家,涉及电子信息、光电机一体化、生物医药等领域,其中获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的就有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有7家等。江阴推出“530”项目,计划在5年内每年吸引30名海外领军人才,对项目的支持额度分别为A类项目不低于300万元,B类、C类项目不低于150万元。而南海目前的资助额仅为10万至100万元。
据悉,佛山市正制定相关留学生引进方案,南海已经上报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方案,获批后将启动创建工作。
宣传力度尚不够
目前,南海正在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影响比较大的是特邀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省专家组组长黎洁梅老师前往商贸氛围浓厚的大沥镇举行“我行我能”就业创业培训。
同时,组织师资前往南海电大、佛科院、东软学院、广东工学院等高校举办创业宣讲活动和项目推广,并邀请创业成功者到培训班传授创业经验、创业方法。
然而,省政研室调研发现还是有很多企业或创业者对相关政策知之甚少,有些培训课程和市场未能衔接。而昆山和江阴十分注重抓好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昆山把创业广告做到上海,通过各种商会、行业协会以及在昆山创业的成功人士,宣传昆山的创业环境和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