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
中产阶层≠中等收入
北京的中产阶层有540万人?对于这一数字一些市民表示怀疑。一直以来,对于中产阶层的特征,人们认为是收入标准。在公众的想象中,中产阶层是那些拥有高收入、消费前卫、生活体面的群体,收入成为中产阶层最重要的身份标识。
《报告》指出,中产阶层不等于中等收入。中产阶层是以脑力劳动为职业,或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从事中小规模生产经营,拥有的经济、组织资源处于社会中间位置,而文化资源水平则处于优势位置的人。
在西方社会,对于中产阶层收入并非如国内如此看重。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划分,在美国,家庭年收入在3万美元至15万美元的都是中产阶层,2008年美国家庭税后平均收入水平在4万美元以上,由此美国中产阶层的大多数是中低层收入的群体。
在西方社会,通常中产阶层对应的是职业群体,但是,在中国中产阶层的“产”更多地被赋意为“财产”。专家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分层指标已经从财富维度转向了职业维度,社会分化越来越表现为职业的分化,收入的多寡越来越取决于职业位置的高低。在这个意义上,用职业来界定中产阶层,比用收入更能揭示中产阶层这一群体特质。
《报告》认为,强调中产阶层在职业基础上的资源拥有的特征,而不仅仅理解为高收入群体,对于政策安排设计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在技术革命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的兴盛不仅仅取决于出现一个规模扩大的中等收入者群体,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一支规模壮大了的拥有文化资源与组织资源的中产阶层队伍。
中产阶层特征及分布
最上层 12.5%
包括领导干部、大部分中小企业主和部分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掌握一定权力,拥有高收入,消费能力强,普遍拥有房产、私家车以及其他高档消费品,在文化资源、组织资源和经济资源拥有方面处于优势。
中 层 19%
包括经理人员、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大多数。他们在工作中拥有一定的支配力,获得相对较高的收入,消费能力较强,拥有房产、私家车以及其他高档消费品的比率较高,但相当多的人有银行借贷。在文化资源、组织资源和经济资源拥有方面处于相对优势的位置。
中下层 68.5%
包括办事人员、大多数个体工商户以及中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接受过良好教育,但在组织资源和经济资源拥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位置。消费需要旺盛,用并不高的收入水平面对高房价、汽车等大宗消费,成为“房奴”、“车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