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机网】讯:从知名品牌不断涌现,到“汕头板块”崛起资本市场;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到央企纷纷前来寻求战略合作……我国最早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的汕头特区经过30年的改革与探索,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特区设立30年来,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辟出一条新路”,再到努力建设“幸福汕头”,这个有着“百载商埠”美称的滨海城市,正呈现出开放、繁荣、充满活力的新气象。
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发展
进入快车道
1981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汕头市郊划出1.6平方公里土地建立经济特区。经过三次扩容,到今年5月,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2064.4平方公里。
30年来,汕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完成了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向现代工业、服务业综合发展的转变,从半封闭状态向开放、繁荣、充满活力的现代海滨城市的转变。30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61.6倍,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20多倍。
汕头特区的发展也曾经历波折。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陈胜全坦言,从1981年到1992年,是汕头特区的初创探索阶段,1992年到1999年是特区的飞速发展阶段,但随后“走私加骗税”的阴影使得汕头经济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一直到2005年全国特区改革座谈会之后才有起色。此后,汕头经济步入快速提升通道。“十一五”期间,汕头经济增速超过广东省及全国平均水平。
近几年,汕头特区显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汕头经济逆势上扬、稳步攀升,近3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接近12%,到2010年突破1200亿元。今年前9个月,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17.9%,超过全国和广东省平均增幅。
在资本市场,“汕头板块”异军突起。据汕头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林明龙介绍,汕头现有上市企业18家,其中17家为民营企业,这些企业一半以上是近一两年才成功上市的。
雄心勃勃的汕头企业家们正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驰名全国的品牌,努力提升“汕头制造”。在工艺玩具、日用化工、服装加工、印刷包装、轻工机械、音像制品等领域,汕头均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当汕头特区步入而立之年时,大型央企频频与汕头接触,中交集团、中核集团、华润集团、中信集团、华能集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五矿集团等7家央企已与汕头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初步计算引资总额达1831.64亿元。TCL、创维、苏宁、万国数据等知名企业和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潮商纷纷在汕头参与开发建设。
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说:“汕头特区历经曲折,而立之年站上了新的起跳点,‘百载商埠’正成为粤东地区具有中心带动作用的综合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