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尹娟
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已经成为一条广为推崇的“金科玉律”,定投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连续地、长期地小额投入,达到成本分摊的目的,相对于单笔购买基金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的风险,在长期持有的过程中收获回报。另外一方面,定投具有强制储蓄机制的作用,能够克服投资者的投资惰性。
不过,定投机械的设置,对于投资本身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定投的基础上,基金公司和银行纷纷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定投”计划,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对于定投的周期、资金额进行相应幅度的调整,较之简单固定的定投计划来说,让定投变得更加灵活,更加智能。
跟着点位确定投资额
在定期定额的基础上,基金公司的直销系统、银行的定投平台上开始推出一些“定期不定额”的投资方式。也就是说,在既定的投资频率之下,投资金额随着市场点位的变动,通常是一些标的指数而发生变化。这种设定的好处在于成本平摊的效果更加显著,按照设置的要求,当市场指数较低时,基金的投资额将相应地增加;反之,当市场指数走高的时候,基金的投资额相应地减少。这种定期不定额的方式,让投资者一次设定,就能够跟着市场的节奏把握投资。
对于“不定额”的设置,不同的平台也有着各自的确认方式。
以工行的“智能定投方案”为例,采用的是投资者指定某一个指数和均线,并设定基准投资额的不同比例,系统将根据投资者预先的设置来进行扣款。举个例子来说,投资者预先指定上证综合指数作为自己的指定指数,并选取上证综指180日均线作为基准均线,每个月的10号进行定投,基准投资金额为1000元人民币。
投资者选择了表1中所示例的投资方案,当上证综指的走势超过180日均线时,适当地降低投资额。具体地说,每个月的10号为扣款日,如果9号这天上证综指的收盘价在180日均线以上0~15%的范围之内,那么这期定投的扣款对应为基准金额的90%,也就是定投900元;与之相类似,如果收盘价在180日均线上方15%~50%和50%~100%这两个区间,对应投资额为基准金额的80%和70%,假使涨幅超过100%,当期就暂停扣款。也就是说,当市场涨幅越大时,定投的金额就相应降低,以便于风险的控制。
反之,当上证综指落后于180日均线时,投资者则可以逢低吸纳,适当提高定投的金额。同样在这个示例方案中,若扣款前一个交易日,指数收盘价低于均线的0~5%,那么定投扣款相应增加,为基准金额的110%,也就是1100元;按照设定,收盘价越低,扣款金额越多,低于均线5%~10%、10%~15%和15%以上,对应的扣款金额分别为基准金额的120%、130%和140%。

目前,在工行的系统中,已经有多只基金可以设定“定期不定额”的投资方式,投资者可以选择上证指数、上证180指数、深证成指、深证100指数四种指数类型,指定均线有30日和180日两种,但对于定投的浮动比率由银行系统自动确定,主要根据指数类型和比较基准均线类型来联动。
相对来说,通过基金公司的平台可以进行更加详尽的设定,使得基金定投的智能性进一步提高。如在广发基金的“赢定投”定期不定额业务中,可供选择的指数有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沪深300和中证500,投资者可以选择180日、250日和500日三条均线。在“赢定投”业务中,设置有10%、20%和30%三种投资级差,即每档的投资金额可按照三种级差拉开差距。
另外一种方式的原理与之相近,但在具体确定每期的投资金额时,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取正常、进取、保守三档投资金额,基金公司的系统将自动对当前指数的收盘点位和基准均线进行比较,并按照投资者的设定选取投资金额。以华安基金的定期不定额业务为例,投资者可以自行设定指数偏离阈值和正常、进取、保守三档的投资金额,当标的指数收盘点位低于基准均线,且偏离幅度超过偏离阈值时,系统就将按照进取交易数量触发交易;当标的指数收盘点位高于基准均线,且偏离幅度超过偏离阈值时,按照保守交易数量触发交易;否则,就按照正常投资金额触发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