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广告公关 » 正文

广告的3个迷魂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1 10:58:30    浏览次数:140    评论:0
笔者认为造成创意迷魂阵主要有两点:一是为创意而创意。创意不是矫揉造作,创意是自然的;创意不是虚张声势,创意是纯朴的;创意不是天马行空,创意是务实的。荒诞离奇是一种为创意而创意的表现。这样的广告只是空顶着创意的头衔而已罢了,对产品的销售一点帮助也没有,只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长安福特嘉年华的平面广告正是这样的代表:一幅是一个手举“@”标志的人在干裂的大地上的倒影,另一幅是一只青蛙带着两个大气囊浮在水面,文案是“画里有画,你看得出来吗?”

    要不是广告下面还有个www.mini-car.com让人猜测到广告可能是与汽车有关,该广告是看不出与汽车有何联系的。然而画里有画,这究竟是什么,还真让人摸不着边际。这能叫消费者不陷入迷魂阵吗?二是创意与产品联系不紧密。这是形象广告最容易犯的错误。消费者也容易被迷魂。

    中国银行的《山,水,竹林,麦田篇》很多人认为是银行广告的一个转折性的创意。其唯美的画面至今还令人津津乐道。但是,有没有发现这一系列广告有个致命的缺点:品牌与广告创意联系并不太紧密。《高山篇》的谦虚,《江河篇》的源远流长,《竹林篇》的气节,《麦田篇》的豁达,突现了中国银行的四个特点。可这四个特点,笔者认为套在中国哪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上都是适用的,无法突出中国银行的独特。这可能是因为这系列广告原来是为新加坡的中国银行而拍的,并不是为中国大陆的中国银行度身订造的吧。创意与品牌的联系不紧密,容易产生创意与品牌的割裂,也就说该创意套任何产品的任何品牌都可行得通,这也使得广告创意容易被模仿。创意的相似,是造成表现迷魂阵的一个原因。    

    情感迷魂阵

    广告迷魂阵对消费者影响最大的是对广告像掉了魂魄似的——毫无感觉。情感迷魂阵针对的正是广告中的情感泛滥。现在的广告以各种情感诉求,随时随地地打动消费者。可是,有没想得到一点,任何情感再丰富的人看多了这种情感泛滥的广告,也会变得“麻木不仁”。

    沉溺在情感迷魂阵中不能自拔的更多的是广告人。这可能是因为绝妙的广告创意难求,但煽情动人的广告易得吧。在没有创意时,以情感掩盖创意的缺陷,动人的广告也是一则能促进销售的好广告。问题的关键浮现出来了:情感也能促进销售。这缘于不少广告人都认为“消费者受凌驾与逻辑之上的无形的情感价值影响。

    因而,他们常常是不理智的,不符合逻辑。”但是,心理学家理查德(Richard)和本内斯·拉扎勒斯(BerniceLazarus)在《激情和判断》一书中提出了“情绪总是很大程度地依赖判断”,“情感依赖于对个人含义的评价,没有含义,没有评价,就没有情绪”。另一位心理学家卡罗尔·穆格(CarolMoog)博士,这样描述道:“严格意义上的情绪化行为,总的来说,发生在年幼的孩子和认知有严重障碍的成年人士身上。客观评价及理性思考的特征或多或少地促成了所有选择和所有区隔论点,它同情绪的引发、忠诚或产品的激励特征无关。”

    换言之,广告必须给人一个购买产品的理由。广告人过分沉溺在广告的情感诉求,忽视了广告的理性元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广告主的重广告轻产品现象的产生。广告主对广告有了误解:只要广告做得好,产品就销得好。销售的关键不再是产品本身了,而是广告。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212B3750175280134BF4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