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井水明:房屋普查有助楼市科学决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0 11:23:04    浏览次数:134    评论:0
导读

  “中国城市发展高层论坛”17日在北京举行。在论坛上,高房价再度成为“过街老鼠”,受到与会代表

  “中国城市发展高层论坛”17日在北京举行。在论坛上,高房价再度成为“过街老鼠”,受到与会代表的斥责。建设部原副部长杨慎坦言,有必要进行第二次房屋普查。

  自1985年第一次全国房屋普查工作以来,住房领域内大规模的“家底”摸查已中断了25年。在这25年里,中国的房地产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增加了大量的新建房屋,另一方面也拆除了不少存量建筑,而且房屋类型和产权关系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普查数据统计却仍然维持在25年前。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由于住房基础数据的不完善、不准确,使几乎所有关注住房问题的人们成了盲人摸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

  由于住房普查数据的缺位,政府部门在制定住房建设规划、完善社会保障,制定住房制度、出台调控政策时也引来了“是否科学”的疑问。如,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目标是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但没有存量住房的总量和结构数据,怎么判断其是否平衡或合理?再如,在公共住房政策制定过程中,廉租房要保障多大范围?经济适用房要扶助多少家庭?在现有住房水平的基础上要保障、扶助到什么水平?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财政支付能力?正是由于没有住房普查数据,无论是扩大房地产规范还是进行公租房的规划建设只能是“拍脑袋”来决策,包括正在推进的此轮“史上最严厉”楼市调控也是在没有足够的住房普查数据的情况之下推出的,以至于楼市调控新政推出已近百天,坚挺的房价仍旧没有看到松动和下降的趋势,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缺乏房地产市场中准确的数据作支撑。

  由此可见,住房普查作为“摸清家底”的行动,对于正在推进的国家楼市调控和正在制定“十二·五”计划意义重大,直观上是要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本意则是让住房回归民生,保证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决策与执行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和连续性。从更深一个层次凸显摸清房屋的存量和每个家庭实际拥有的住房量,摸清潜在的住房需求量,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个科学的住房发展规划,为房地产业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打下基础,提供保证。

 
关键词: 楼市 政策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237FC6C1165706118ED0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