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朱伟一:代号“回购10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02 12:55:03    浏览次数:155    评论:0
导读

朱伟一  资本市场云谲波诡。金融危机期间,每到季度末,雷曼都要“出售”其资产——通常是流通

朱伟一

  资本市场云谲波诡。金融危机期间,每到季度末,雷曼都要“出售”其资产——通常是流通性比较强的政府债券,但几天之后,雷曼即将资产重新购回。此类回购协议代号“回购105”(Repo 105), 听上去像《潜伏》中的密码和代号。与《潜伏》中“峨嵋峰”的代号一样,回购105最终也浮出水面。105指雷曼暂时“出售”资产的价值为其“出售”该资产所得现金的105%。但回购105只是暂时“出售”资产,其实是一种有抵押的资产贷款。华尔街妙用回购协议,减少了账面负债——借贷成了销售盈余。巧夺天工啊!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回购105之类的回购协议,与当初安然的会计造假如出一辙。安然的戏法之一就是“暂时出售”其资产,然后再将其购回,借此将公司的账面好好“美容”了一下。现在回头看,与金融危机中华尔街银行家们的行为相比,安然几位高官的所作所为,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安然造假,其首席财务官是关键人物。同样,在雷曼的迷你游戏中,首席财务官扮演了重要角色。2008年3月18日的电话会议上,雷曼首席财务执行官埃琳·卡伦告诉业内,雷曼“要给资产表更多的透明度。” 卡伦女士真是沉着机智有胆量,在危急时刻面不改色心不跳。但就在电话会议前不久,雷曼做了手脚,将2007年第四季度491亿美元、2008年第二季度503.8亿美元的证券挪到账外,以减少账面的杠杆金额。真奇怪,业内分析师居然不知其中奥妙?即便不知道,猜也能猜出几分呀。再说,回购协议中有不少还是三方协议,第三方是结算代理或银行,圈内人相互知道对方底细的应该不少。

  对于三方协议,熟悉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或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像不像我们以前这里热闹过一阵的“三方理财协议”?三方理财协议也是有银行夹在中间。不同之处是,三方理财协议的创新,是将由银行提供的贷款变为第三方投资,以规避法律限制;而回购协议妙处则是将贷款转换为资产出售,欠债反倒成了利润。

  回购105是比较拙劣的做法,雷曼上下不少人也是心知肚明。2008年5月18日,雷曼内部有人对回购雷曼的记账提出质疑,并向公司高管提出了书面陈述。这种内部举报通常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其实,外部举报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比如,早已有人识破了麦道夫骗局,而且反复向美国证交会投诉,但结果如何呢?如果雷曼没有倒闭,此类问题可能永远都不会暴露。

  雷曼做手脚还连累了一家会计事务所和一家律师事务所。这又与安然丑闻如出一辙。但在资本市场的生物链上,律师事务所应在会计事务所之上的。在回购105这件事上,帮助雷曼的律师事务所不会有事,会计事务所也不会有事。熟悉美国资本市场的人都知道,雷曼的做法固然可恶,但远不是最可恶的。雷曼搞了阴谋诡计,但至少还没有明火执仗。对于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现象,人们的忍受程度比过去高出了许多。

  今年3月9日,美国证交会宣布,正在调查20多家金融机构,要弄清楚这些机构做账时是否有类似回购105的做法。 但此类调查最后大多是不了了之。首先是技术上有困难。雷曼第一把手福尔德和其他高管非常小心,其邮件从不涉及回购105。高盛前第一把手保尔森更加了得,通常联系只用手机,不用电子邮件。确实不好查,真要查,就会查到美国证交会头上来。2008年3月,美联储和证交会各有一班人马驻扎在雷曼,他们可以拿到雷曼的账簿和记录。贝尔斯登险些破产之后,美国财政部和证交会向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等华尔街大银行派驻了工作组。可派了工作组仍然还是查不出什么来,简直不可思议。所以,就有人便起了疑心,怀疑美国证交会可能是故意在庇护雷曼兄弟等华尔街投资银行。

  美国证交会最终也没有发现回购105,直到雷曼破产之后事情才大白于天下。查不出来也没有什么,监管机构听之任之,世人也早习以为常了。不过,雷曼对我们应该有很大启发。比如,把财富与智商作正比是人类常见的一大错误。对于掌控雷曼兄弟公司一类的有钱人,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他们是勤劳、勇敢、智慧的,但雷曼背后的故事很有意义,再次验证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发横财不富。

  还有,许多朋友以为境外的股市监管机构在许多方面要强于我们。其实,资本市场的监管机构与政府的其他监管机构一样,首先是为富翁服务的,尤其是为超级富人保驾护航。如果他们不为富人服务,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超级富豪?美国证交会是保护大银行的,各国证券机构大致如此。

  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也不过如此。围绕资本市场的,是周而复始的原始本能的游戏,从本质上说,并没有什么初级和高级之分,总是以贪婪和恐惧为原动力。也就是几年之前,我们还天真地以为,资本市场是一个有文化、有道德的地方,至少是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文化、有道德的地方。现在知道了,资本市场其实是“春来茶馆”:相逢开口笑,过后无事样,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兼职教授)

 
关键词: 雷曼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2A248AD910717A203FDDF.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