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应变的战略
是不是前两项做到,企业就长治久安了,就能做成百年基业了呢?肯定还不行,因为整个世界在变、行业在变、你的竞争对手在变,国家经济形势在变。如果不能够针对变化做出适应地战略性调整,企业还是会面临健康危机,还是活不下去。
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做胶卷。2000 年前后,我还跟乐凯的人一起讲民族品牌怎么如何坚持,但今天乐凯胶卷已经受到数码相机的重创,一蹶不振。与此类似,如果人民币跟美元汇率大幅变化,我们东南沿海一带会死掉相当一批出口企业,尤其是那些不擅长战略调整的。
联想把管理基础分为三个内容,第一是建班子。就是核心领导层怎么样能够共同研究事情,能够很好地发挥领导作用。第二是定战略,一个企业一定要学会正确地制定战略。第三叫"带队伍",怎么样能够有一支很好的、有战斗力的队伍。
一个企业要有愿景,除了愿景外还应该有一个中期的目标,这关系企业到底做什么、不做什么的路线选择,而路线是很重要的事情。是走技工贸还是贸工技,联想挣扎了很久,最后选择了后者,因为我们研究后发现确实没法与惠普、IBM 在技术上对抗,只能先向他们学习。
1993 年前后,中国出现了房地产热。南方城市开始大量炒地皮、做房地产。我们中关村(000931,股吧)企业几乎无一幸免,有钱全都进入到房地产行业,让人心血来潮的故事和消息铺天盖地。
我们也曾认真研究是不是要在北海或烟台买一块地,刚谈了两天,我们就感觉不对。于是我们的班子就重新开会研究,我们到底想干什么,我们标是什么,我们缺什么东西。
研究的结果是我们老老实实地做电脑。原因很简单,做房地产即便赚了钱,对卖电脑并无实质性帮助,而一旦做坏了,电脑也跟着搭进去,而后者是我们的命根子。
后期的诱惑还有入股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如果当时入股,我们今天大概能够赚一百个亿,但我不后悔,因为闸门一开,我们可能就不止入民生银行一家,而是开始四处乱投,毁掉核心事业。
所以路线是第一重要的,路线问题解决后,才 是研究步骤,研究谁来做这件事,研究具体组织架构的调整,研究如何考核、如何激励等等,这就是后面的搭班子和带队伍。
1998 年的时候,联想已经深刻认识到,如果想把企业做大做强,不做好 ERP 系统是绝对不行的。但当时这是中国大企业里的第一家,因为以前企业做的都以失败告终。
德勤顾问告诉我们,不成功根源在于班子意见不统一。在做 ERP 的过程中,等于要把业务流程进行重组,重组等于是权力再分配,领导人有各自的帮派、人马体系,都要保护自己的权力格局,嘴上一套,心里一套。
这是班子的问题,在联想高层班子统一意见之后,事情又遇到基层班子的抵触,参与 ERP 的都是二三把手,而没有一把手的参与,工作都是白做。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对我们的企业将是一个极大的灾难。因为旧的系统已经准备拆除,新的系统如果装不上,整个公司将大乱。
高层班子研究之后,召集全国各地 200 多个高管来开会,我在简短重申此事意义重大之后,下了一个"格杀勿论"式的命令,从我、杨元庆到具体的一把手,耽误在谁手里,谁走人。结果所有人苦干三个月,任务如期完成。
这就是说,如果一家公司没有执行力,是极大的不健康。
对于带队伍,联想定为三个内容,一个是怎么样让你的兵爱打仗,翻译成企业的话就是说怎样让员工热爱你的企业,愿意积极地去工作。第二条,让你的兵怎么会打仗,单兵作战应该怎么作战,集体作战是怎么作战,这个是值得研究的。第三条是作战有序。不能自己人打自己人。
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不代表企业就远离了健康风险。世界还有环境变坏、地球变暖、自然与人为灾害、战争等企业无法控制的风险,以及企业为进取而必须冒的风险。但我相信,我们只要坚守企业健康的原则,就能应对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