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黄栀梓:高龄津贴是否不再沿袭“二元思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09 18:45:17    浏览次数:177    评论:0
导读

  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上旬,安徽太和县和北京通州区接连发生的两起80多岁农村老人饿死事件,让“

  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上旬,安徽太和县和北京通州区接连发生的两起80多岁农村老人饿死事件,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梦想显得异常沉重。令人欣慰的是,在银发浪潮快速袭来之际,如何让老年人有保障、有尊严地生活,已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重视。据《中国经济周刊》6月8日报道:为了推动全国各省(区、市)建立80岁以上高龄津(补)贴制度,酝酿一年之久的《民政部关于建立高龄津(补)贴制度先行地区的通报》即将对外公布。

  据悉,民政部对外公布这个《通报》旨在给那些经济发达地区提个醒,也给他们施加点压力,“别那么自满自足于经济发展”,敦促他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多关注和解决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让全国更多的老年人都能分享到发展成果,推动高龄津贴尽早地成为按照“全省统一发文、80岁以上、按月发放 ”三个标准,实现省级统筹、全国联动的普惠政策。

  虽然民政部的这个旨意是得民心顺民意的,但笔者还是有点担心这项惠民政策即使能够做到“省级统筹”,却不能做到“城乡统筹”,再出现“先城后乡”或者“厚城薄乡”的差别。因为在民政部官员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采访中,并没有出现高龄津贴要实现“城乡统筹”的字眼,而从有关部门近年来出台的低保费、困难群众生活补助发放标准等惠民政策中,也并不难看出依然存在“城高乡低”、“城多乡少”的痕迹。

  譬如2009年初,在中央财政向全国城乡困难群众及优抚对象拨付的一次性生活补贴中,其补贴标准就是“农村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每人100元,城市低保对象每人150元”。在上述新闻中,为什么安徽和北京被饿死的两位老人都是农村老人?其中北京可是在先行实行按月发放高龄津贴的省市之列呀!那么北京的这位农村老人又何至于饿死家中?我们在谴责其子不孝的同时,是否也应该问问北京的高龄津贴是否实现了“城乡统筹”、“城乡均等”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对高龄老人的尽责对于其子女尽孝也是有一定示范效应的,我们总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其子女的不孝,而不问政府职责吧!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拉大了城乡差距,尽管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格局的战略方针并组织实施,但农村发展仍然滞后于城市,农民收入也远低于城市居民,据人保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最近透露,近两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维持在3.3倍左右,有调查显示城乡差距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而在有关部门看来,在当前城乡差别尚未消除的情况下,制定城乡有别的补贴标准是“切合实际”的,但从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格局的角度来看却是不公平的。有人曾以“城市居民用水用气都得花钱,而农村居民却不用花钱”为由来说明城市居民生活成本高,为“城高乡低”之类的政策作辩解,但对于农村高龄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来说,总不能只等“活雷锋”上门给他们挑柴担水吧?其实,当前农村高龄老人的物质精神生活境况,比城市高龄老人要差得多,更需要有高龄补贴予以保障,才能安度好晚年。

  如果我们在致力于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格局的过程中,尚不能尽快地更新观念“换脑筋”,从根本上摆脱城乡有别的“二元思维”,在制定政策时仍然将城里人与农村人划分开来、区别对待,无疑是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的。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出台提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产品、改善城乡居民社会福利待遇、给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等各项政策上,能否“从现在做起”做到一视同仁,实现城乡均等呢?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更趋合理,也更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

 
关键词: 城乡统筹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337549B61172402BB8CCB.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