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正文

六问创业板:创业板93家候选企业红灰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1 11:01:42    浏览次数:299    评论:0

  四问

  谁来主导创业板,证监会还是深交所?

  一个有趣的现象:2008年一整年,都是深交所在喊创业板。今年到现在,是证监会在推动创业板。证监会是深交所的上级领导机关,是国务院直接下属的部委机构。

  屁股决定脑袋。多年来,深交所反复要求开创业板,主动提“两高六新”,是为了在与上交所、港交所的竞争中,把自己定位成“中国的纳斯达克”。今年,证监会如此“卖力”地加班加点,则是响应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的“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增加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小企业生存困难,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按尚福林主席的说法,“推出创业板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也是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和制度创新的一项基础工作。”所以,这一宏大金融工程的主导权必须掌握在证监会,而不是深交所手中。

  结果是,深交所既不能决定什么样的企业上创业板,也不能决定什么时候开创业板,更不能决定创业板的制度设计成什么样。当然,深交所也不可能跟上级政府竞争,因为它的人事任免都在证监会手中。它只能为创业板开户数的冷清而上火,冲它所指导的券商们吼一吼。

  就像是一场足球赛,当裁判员兼任教练员,同时又是球场所有者的时候,那比赛就只能是教学比赛。永远不可能真刀真枪。

  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一篇题为《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化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论文中,这样写道:“政府对证交所实施不当或者过分干预的理论基础在于,证交所属于政府机构中的一个分支,是政府的缩影或者缩小的政府,不管这种证交所是否名为事业单位或者会员制组织。而将证交所转变为公司以后,证交所可以阻止政府的不当干预,政府也会自动保持与证交所的空间距离。”

  五问

  创业板能不能成为一个国际板?

  饭桌上私聊,一位投资大佬坦言,这108家企业里面,真正值得投资的不超过20家。又问金融危机过后,他们投的企业怎么上市?

  他不假思索,最好的首选当然是纳斯达克、纽交所。传统一点的,考虑港交所、中小板,估值还可以,就退出麻烦点。至于创业板,上市也融不了多少钱,还得改架构,试试看吧。

  现实就这么残酷,创业板的竞争从一开始就是国际化的。

  来自深交所一份内部研究报告显示,全球41个创业板市场中,以纳斯达克、AIM、日本加斯达克等为首的五大市场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它们的市值均超过千亿美元,上市企业超过1000家。而其余不到10%的市值由30多个市场瓜分。“金砖四国”中仅有中国还未开设创业板市场。

  对优质上市资源的争夺早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纳斯达克、纽交所、科斯达克等海外主流交易所目前都已经在国内设立办事处,其对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的认知力、对中国企业的理解力超出我们的想象。截止2009年6月,已经有超过100家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没有与国际接轨的发行上市制度和创新市场运作机制,创业板就无法阻止中国最好的上市资源流失到海外。

  今天,当上交所在规划设立国际板的时候,深交所的创业板能不能直接成为一个国际板呢?

  当它具有更大的包容和开放性的时候,首先吸引的可能就是大量实际经营在国内,注册却在开曼维京群岛的“伪外资”民企。它们往往是那些具有新能源、新服务、新经济、新模式的企业。甚至那些已经在海外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也会产生回归国内或者分拆上市的需求。更进一步,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创新企业才会蜂拥而来。

  这样的创业板,才会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

  六问

  深交所能不能在创业板上市?

  在过去30年中,深圳一直就是中国改革的桥头堡。

  中国改革的独到之处在于,先“增量改革”,再解决“存量问题”。即通过制度释放,在计划体制之外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以“增量”来加速推动市场主体的形成和市场机制的发育,在原有体制外形成一个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在对“存量”进行产权改革的时候,所造成的冲击也可以被“增量”大部分消化。

  目前全球证券交易所的大趋势正是推进公司化改革,将交易所监管的角色跟创新市场化的角色进行分离。全球目前41个创业板市场中,仅有不到1/3采取了会员制的组织形式,其余全部是公司制。而采取会员制的创业板主要是塞浦路斯、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南非、澳大利亚等位于末尾梯队的市场。那些采取公司制的交易所大都已在自己的市场里上市。

  内部人士透露,早在2000年深交所提出搞创业板的时候,就开始有股份制改造的想法了。“但这只是想法而已。上市?这是我们能决定的吗?”直到今天,《深圳证券交易所章程》第2 条上还写着“本所为会员制、非盈利性的事业法人。”

  毫无疑问,即将问世的创业板将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具想象空间的“增量”,尽管它仍然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制度产物。但创业板自身的使命和现实的压力,决定了它要想生存壮大,就必须以最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运作——即公司化。

  如果说不久的某一天,我们看到深交所能够在自己的创业板挂牌上市,那么大概可以说,中国的创业板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 对93家候选公司的详细报道请见《创业家》杂志2009年第9期)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36143283177012BDDFA6D.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