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化 » 正文

德国:新能源乐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1 10:53:58    浏览次数:3662    评论:0
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大太阳能生产企业英利集团,其生产的几乎所有太阳能模块都用于出口,其中60%销往德国。中国产品的汹涌而至甚至让德国同行一度动了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念头。

    这让FIT补贴下调看起来充满针对性。但与欧洲光伏行业协会的谨慎态度相比,中国的同行们更为乐观。

    “政策的调整对中国企业看似是坏事,其实是好事。降价了,同样的东西大家都愿意买便宜的,这就是中国制造的优势。”姚峰说。

    尽管目前德国还是赛维的主要海外市场之一,但姚峰称,其所占的权重“下降得非常快”。与此同时,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都开始大力推动新能源,还有希腊、捷克、保加利亚等,“有些是你根本想不到的国家”。这些“后起之秀”正在成为中国太阳能企业的新战场。

    姚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印证。

    由于在降低成本与中国对手竞争方面束手无策,德国太阳能巨头Q-Cells在2009年交出巨亏13.6亿欧元的成绩单后,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兼CEOAntonMilner于今年3月份迫于压力辞职。对新任CEO来说,下调FIT补贴的决定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将德国本土的生产线关闭,并向海外转移生产能力,以维持成本竞争力。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其它欧洲国家在太阳能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与德国不可同日而语。“像一群躲在房间里的人,要冲出去,德国是最早带领大家冲出去的。大家陆续冲出去了,德国还是在前面的,只能说它的权重相对没有那么大了,但还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光看安装量,从人才、技术、行业引导力来说,德国还是很重要的。不能只看企业,要看别人的研发优势和人才,技术和品牌德国还是很厉害的。”姚峰说。

    由于国内扶持政策的不到位,缺乏国内市场,中国的太阳能工业不得不在出口中找出路,继而在全球的太阳能产业链中沦为“代工者”的角色。而德国则是典型的“政策市”。凭借相对稳定的政策支持,德国得以在新能源领域快速发展,并通过持续的投资创造更多的产业价值和就业机会,形成良性循环。

    电动车图谋

    “电动车关系到德国的龙头产业汽车工业的前途命运。在混合动力方面德国已经是睡了一觉了,丰田已经跑到前面了。醒了以后就要赶快行动。”德国北威州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封兴良说。

    相比于太阳能行业的嬗变,电动车市场还刚刚启动。但种种迹象表明,德国政府已经未雨绸缪。

    5月3日,在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主持下,一场电动车的峰会在柏林举行,并启动了德国的“电动车国家平台”行动。该行动涉及的领域将包括电动车、电池和基础设施等。

    接受本刊采访时,北威州北京代表处的成立尚不足月,但封兴良的工作表已经排得满满当当。其中,前面提到的德中电动车研讨会算是他的开山之作。并且在研讨会开完之后,很快就有国内的一家“知名度很高”的电动车公司去北威州看地。“如果中国企业想去北威州投资的话,整个过程都是有人陪同的,从你签证开始,到当地找地址,怎么注册公司,都是一站式免费的。

     

 
关键词: 德国,新能源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393AB1B117314BA8BC83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