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驻京资讯》李罡的推荐下,记者联系到安徽省某县级驻京办的负责人于平(化名),当时他刚将一名来京上访人员送上回安徽的火车,正满头大汗地从火车站往回赶。他说:“干六年了,我其实就是跑腿的,名义上是联络处主任,其实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比《驻京办主任》里描写的主人公差远了。”
回忆起初来北京的艰辛,于平充满了感慨:“2004年,我作为县里的招商小分队成员被派到北京,后来这个小分队逐渐演变成驻京联络处了。刚开始,县里只拨付了3万多元的经费,只够房租、水电、电话费和差旅费,最尴尬的就是没有招待费,那个时候已经有人在议论驻京办主任的腐败问题了,但我们要省吃俭用才够花,真没有多余的闲钱腐败。”
“我们也知道有些驻京联络处的形象不太好,在小区租房子、人员经常变换,有时候还乱停车,但是有些事我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们要面临‘零上访’、 ‘一票否决’等巨大的考核压力。”
在于平看来,不管是上网推广也好,转成企业经营也罢,还是像他们这样的个体生存,总是有需要才会存在,“存在即合理”,“我不像有些人那样想留在北京,我希望在老家安享晚年。希望有一天不再需要我们这些人跑项目、做联络、搞维稳,希望黑驻京办成为历史。”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邓京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