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张宏伟:流通业是战略战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26 13:47:49    浏览次数:212    评论:0

  纵容外企违规是误国。

  当我们自己没有充分意识时,外国企业看到了突破 WTO 保护条款的薄弱环节,相当多的跨国公司已转移了政府公关的重点,在入世之前,他们是跟中央政府以及主管部门去谈,现在他们开始专盯地方政府,发现这是非常好的突破口。正是因为某些地方政府的无意识,给了他们随意变通的机会。

  20 年前中国对外开放之初,有一种错误论调,一概将引进外资指责为卖国。在今天,我们不会轻率下结论,但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认为"只要引进外资就是好的"。以牺牲国家整体利益为代价换取可怜的地方利益,以牺牲民族的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微薄的眼前利益,这是误国。

  当然,一些地方政府的利益动机还要具体分析。第一个原因是地方政绩需要。这么多年,很多地方认为只要引进外资就能促进经济发展,这已成为思维定式。可他们忽略了另外一点,中国已经不再资金短缺,中国内部资金的充裕程度甚至让很多外国人都非常羡慕。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仍然可以去引进外资,但前提是要不断提高引资质量。但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满足自己的政绩需要,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化,不管什么钱都要,这一点很可悲。

  第二个原因是面子需要。相当多的地方政府给跨国公司很多优惠政策 ;同时竖起地方保护壁垒,阻止国内其他地方的优势企业去投资。为什么呢? 他们认为引进外资不会涉及到他们曾经做得不好的本地企业 ;而内资企业去投资,就会有比较,为什么其他地方的企业做得好,本地企业却没有成长起来。

  如果基于以上这两点考虑,我们不能说是恶意的。但除此之外有一种利益动机是无法原谅的,那就是打着地方利益的旗号满足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这些人一定要严厉处罚,他们是民族罪人。

  "潜规则"危害巨大

  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开始全方位布局,他们造成生米做成熟饭的局面。面对这种趋势,我们明显感觉到,打击力度不足。比如最近处罚一家跨国流通公司的违规,只是几百万的罚款,不足挂齿,他们甚至会说这是政策成本。他们的扩张战略根本没有受挫,甚至想以此作为一种法律处理的范例,以此作为正常扩张成本的一部分。

  这种置中国法律的严肃性和尊严不顾的作法不仅让中国企业感到不公平,就连一些遵守中国法律的跨国公司也感到不公平。当人们感到普遍不公平的时候,又看到了既得利益者畅通无阻,那他们一定也会铤而走险去违规。也就是说,违规会从个别现象演变成普遍现象。这种"潜规则"的结局,不但没有正向激励人们去遵守规则,反倒是有大量的负向激励,

  告诉人们违反规则将获得什么,结果导致我们的规则不是鼓励坏人去做好事,而是鼓励好人去做坏事。在这种规则下,整个社会的法律系统、政府的尊严、社会的良知都将受到极大破坏。现在,好像跨国零售巨头们和中国零售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其实不然,跨国零售巨头身强马壮,他们面前只是摆着一些政策的栏杆,主要任务是跨栏 ;而中国的零售企业底气不足,还背着沉重的包袱,他们的跑道崎岖而坎坷,不仅要负重前行,而且一边跑,一边找路径和方向,这是对中国流通企业的艰难考验。

  自己主宰中国经济命脉

  我们现在有一个错误意识,就是流通企业无非是卖东西,不需要扶持。其实,现代流通企业已经不是简单的传统商业概念上的流通企业,首先它不是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是集标准化、管理化、数据库、多学科、多门类、多种知识、多种人才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管理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品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综合性企业。必须整合各方面资源去支持,才有可能建立具有现代流通概念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流通企业。

  国家的竞争力源自这个国家的企业竞争力,是几个甚至是几十个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中国有足够的市场资源,能够扶持起来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保卫中国经济安全运行的基石。也许外人主宰中国经济能带来暂时的经济增长,但这不安全。没有安全,何谈可持续?丧失经济主权,将使一个古老民族为此付出难以挽回的惨重代价。

  

 
关键词: 张宏伟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471CD62A14335374F5F7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