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陈家沛:地方政府债台高筑真的“不必担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28 13:47:53    浏览次数:154    评论:0
导读

  据新华社电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25日晚在上海举行的“2010陆家嘴(600663,股吧)论坛·

  据新华社电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25日晚在上海举行的“2010陆家嘴(600663,股吧)论坛·浦江夜话”上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不必对目前部分地方政府高负债率问题有过大的担忧。(《扬子晚报》2010-6-27)

  中国许多地方政府债台高筑,本不是什么新闻,只是高到什么程度,大家心里还没有数,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出来之后——2.79万亿元。还是不免让许多人“莫名惊诧”,于是有人对此表达了担忧。幸好,马上有权威出来给了我们一颗“放心丸”——“不必担忧”!

  按照我们的习惯,本来应该是真的“不必担忧”了,因为我们是习惯于相信权威的。看看是谁在让我们“不必担忧”吧:是曾经担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如今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女士。只是因为我们已经被太多的权威忽悠过,所以,也就慢慢有了些“坏脾气”,不仅要看是谁在安抚我们,还不得不看一看安抚我们的理由是否具有说服力,那么吴晓灵副主任委员都给了我们一颗怎样的“放心丸”?她说:部分地方政府2009年负债率过高,与去年的“4万亿元”项目中地方政府资金配套压力较大有关。“以后国家在启动类似项目的时候,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提出配套资金要求,或者完全不要地方配套。全国人大已有这样的建议,希望可以改进投资的管理和配套资金的要求”。

  地方政府的债台高筑跟“4万亿投资”肯定是有关的。不过相关程度如何?是个未知数,因此,应该说只是部分相关。这样一来,吴女士所开出的“药方”恐怕就很难解决地方政府的高负责问题。国家当然可以通过在对那些债台高筑的地方进行转移支付的时候,特别关照,不过,国家的财力“蛋糕”就那么大,不可能给予太多的倾斜,也没有能力及道理去帮助地方政府还债。就算人大财经委的相关建议被采纳,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时不要地方政府的资金配套,也只是让地方政府在将来的时候,可以减少负责,但对于已经形成的负责,特别是巨额负责,能有什么帮助呢?所有负责都是要还的,不仅要还本,还得支付巨额利息,除非所有的债权人都大发善心,全部免除了地方政府的负责,但那是不可能事件。如此,怎能让人不担忧?

  我们都知道,经济学上讲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即通过适度负责来办自己没有能力办的事,达到“借鸡生蛋”的效果。但它强调的是适度,是要进行科学权衡的,不能负责过多,因为责率过高,就会超过自己的承受力,而且从理论上讲,负责率一旦超过100%,就是“资不抵责”,应该破产了。而据审计署的结果看,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的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从理论到实际,都可谓触目惊心了,如何才能了却这些巨额旧责?怎能不让人担忧?

  在那些高负责中,到底有多少是必要而合理的?又有多少是因为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盲目决策、大手大脚而造成的?既然已经摆在那儿了,我们应该去认真调查分析清楚,并努力探索解决的办法,似乎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在根本没有搞清楚形成债台高筑的具体原因,又还不可能有什么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的时候,只因为政府的转移支付上可能会有杯水车薪的作用,就大包大揽地让大家“不必担忧”,作为“局外人”的社会公众自然本来“关我什么事”,也许就真的没有必要去杞人忧天了;但是,如果那些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本来还在感到焦头烂额,如今有权威给了他们“放心丸”,他们真的就不担忧了,甚至继续政绩冲动、盲目决策、大手大脚,更肆无忌惮地负责,可如何是好?这,又怎能不让人担忧?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51A26224145737E16C86B.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