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务资本 » 正文

资产收购中隐藏的猫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1 10:50:03    浏览次数:187    评论:0
导读

    总投资高达36.3亿元的三个水电站收购标的,平均建设成本为8600元/千瓦,收购方谈

    总投资高达36.3亿元的三个水电站收购标的,平均建设成本为8600元/千瓦,收购方谈判负责人谈到了7000元/千瓦的交易价格。这似乎是一桩很划算的交易,殊不知这背后却藏着巨大的猫腻……

    这是一桩收购事件背后隐藏私人目的的故事。

    某实业公司属于国家大型企业集团的下属全资子公司,欲收购外省某市3个水电站(属同一个水电公司拥有)。其总装机容量为39.8万千瓦,这三个水电站的建设总投资为36.3亿元,折算成单位投资成本平均为8600元/千瓦。出售方提供的财务数据显示,这三个水电站资产总额33.94亿元,负债总额24.7亿元,净资产9.24亿元。

    一桩“折价收购”的好事

    为了促成这笔收购,公司派出一位分管副总陈强(化名)负责此次收购的具体谈判事宜。经过双方的一轮协商,达成了初步交易意向。

    在公司高层的讨论会议上,陈强面对众人表示:“对方这三个电站平均投资成本为8600元/千瓦,我跟对方谈到了7000元/千瓦收购价格,按照其总装机容量39.8万千瓦,那么我们的收购总价为27.86亿元。同时,由于对方资产负债表显示负债总额为24.7亿元,这部分负债将由我们承担(作为抵扣收购款),这样实际我们只要支付3.16亿元现金,就能把这三个电站拿下。”

    听陈强这么一盘算,公司各位高层领导觉得这是个很划算的交易。不但没有溢价,还有一定的折价,众人皆赞赏陈强的谈判能力及功劳。然而公司董事长常明(化名)在这场讨论会中注意到一个细节,参与收购事项的公司内部审计人员,也列席这次讨论会,但他在会议上却没怎么吭声。常明便觉得事情有点蹊跷。

    后来,董事长常明私下找到该审计人员,问及收购事项是否另有隐情。审计人员表示基本和陈强在会上说的一致,但他的神情明显让人感觉,他对副总陈强有所顾忌。

    常明感觉到其中一定有“文章”,于是他也不再多问,转手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收购项目进行详细审计。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55A3E8861714335E15CBF.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