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却完全不同。在这里,百分之百的产品设想都来源于少数的高层,有些甚至完全就是乔布斯的个人理念。事实上,乔布斯可以算作苹果每项重要产品的实际策划人和执行者。他每周都要会见一次下面的开发人员,推动他们将自己的创意发挥到极致。
对于苹果这种大型公司来说,如此少的几个人拥有如此之大的决定权,这样的运作方式也的确出现过一些瓶颈。根据一名苹果前工程师的说法,负责开发苹果电脑Mac操作系统的设计小组由十名左右的人机交工程师组成。由于团队太小,所以每年苹果只能推出一两款新产品。
但也正是这种做法让乔布斯和他的团队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像谷歌这样的分散化企业,每年可以推出数十款新品,但成功的几率却很小。相反,苹果的产品平均水平更高,公司强大的领导团队,可以保证明确的开发方向。
“大家都知道(公司)计划是什么,公司很少有内讧。”苹果前雇员,也是iMOVIE程序的开发者格林·里德说。
3、实用主义
现在,科技行业掀起了一场大战:一方认为软件应该开放,另外一方则认为限制开发没有什么不妥。在技术派看来,开放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符合道德标准,这一阵营的代表是Google,它一直宣传Android手机比iPhone更开放。
苹果显然被视为封闭企业的代表。美国科技博客BoingBoing编辑科利·多克托罗曾将反对苹果的观点提炼成了一句话:“在一个有创意的世界中,任何有好想法的人都可以付诸实施,并且使之在你的硬件上运行。如果你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么iPad就不是你的好选择。”
尽管有关苹果思想封闭的批评不绝于耳,但苹果对这些批评毫不在意,它重视的只有两个——推出好的产品,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苹果就像是一家注重结果的企业,而非教条主义的大学哲学教授。例如,苹果曾欣然接受了音乐行业的版权保护要求,因为这有助于苹果成功推出iTunes音乐商店。
第三方软件开发者也满腹牢骚,因为软件要想进驻苹果应用商店,必须获得批准,而苹果制定的规则又往往独断、不透明且频繁更改。但应用商店的成功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就连那些最激烈的反对者也承认苹果提供了一种简便且充满乐趣的方式,让用户可以找到更可靠、更有用、质量更高的内容充实手机和平板电脑,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吸引力,也是苹果唯一看重的哲学。
4、勇敢说“不”
新款的苹果平板电脑MacBookTouch是可以弯曲的。它看上去只是一台简单的OLED屏幕,但是却兼具笔记本电脑、13英寸屏幕甚至是台式机的功能。这款新产品有用六个外设接口,一支触控笔,有两种颜色可供挑选。这款电脑并未上市,它仅仅是意大利一位名叫托马索·格其林的学生的设计。他并非苹果雇员,全球各地有很多他这样的热衷于为苹果设计产品的粉丝。
这些个人设计都很漂亮,有的也很实用,但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即产品拥有过多的功能。这显然不是苹果的设计风格,因为苹果追求的从来都是简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