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空袭后中邮坚守,新华清仓
私募分歧明显,吕俊死多头,余定恒最悲观
当避险品种不再避险,各路投资者又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端午节前后三个交易日,医药指数下跌近10%,发改委公布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无疑是医药股大跌的导火索,一直抗跌的医药板块也因此遭受重灾。
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各方对暴跌之后医药股一改往日的一致看好,变得迥然相异。
受国家将对药品加价实行限制消息的影响,医药板块由资金宠儿变身弃儿的转变发生得很突然。
6月17日,医药行业指数大幅下挫超过5%,其中一线医药公司恒瑞医药(600276,股吧)、云南白药(000538,股吧)(000538)、上海医药(600849,股吧)、华润三九(000999,股吧)和康美药业(600518,股吧)跌幅都超过6%,成为下跌的主力军。海正药业(600267,股吧)、益佰制药(600594,股吧)、双鹭药业(002038,股吧)、安科生物(300009,股吧)等众多个股则几近跌停。
次日,医药制造板块净流出资金达15.09亿元。到6月21日,沪指大涨2.9%,从全景网资金流向统计看,资金从生物制品板块净流出却达1.24亿元,医药制造板块则流出1.08亿元。
各方对于引发暴跌的缘由很明晰。近日,市场上有关国家发改委正在向中国价格协会等七家协会征求对《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或对药品加价实行限制的消息,触动了医药板块敏感的神经。然而,对于这究竟会对医药行业及板块产生何样的影响各方却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券商:乐观唱高 中信国信齐齐唱
在各方投资者中,行业分析师们还是显得乐观很多。
6月18日,在医药股历经两日暴跌之后,中信证券(600030,股吧)发布研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来点评此次异动,分析师姚杰在其中指出,短期内行业价格压力在所难免,但不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医药板块是长期看好板块,下跌之后便有金子出现。”这是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的观点。
在东海证券6月21日发布的研报中,分析师袁舰波指出医药板块本次暴跌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估值相对过高,他认为现在市场中经历的恐慌与此前对医药板块的狂热氛围十分相似。“殊不知狂热往往伴随着风险,而恐慌却常常与机遇同在。”东海证券认为,暴跌之后医药板块的做空动能已大大衰竭,板块中有的股票基本面良好,估值不高,也被严重错杀,此时正是最佳的投资时点。
国信证券分析师贺平鸽也在其报告中称:“这一传闻虽然导致医药股近期快速下跌,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有利于医药板块未来走得更远。”即便是短期看空,优质医药股仍是良好的避险品种。
交银国际医药行业分析师吴斌则向记者表示:“仅仅药品价格调整不足以对医药制造企业造成较大影响,真正值得担心的风险仍然来自于,政府再次打击药品商业贿赂的可能性和企业释放业绩动力的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