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信 » 正文

手机卡复制窃听骗局揭秘:非法器材市场泛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24 18:47:00    浏览次数:81    评论:0
导读

10月23日,北京一家电子卖场,柜台公开售卖多种窃听、偷拍器材。 摄影/杨杰很多人的手机都收到过“

10月23日,北京一家电子卖场,柜台公开售卖多种窃听、偷拍器材。 摄影/杨杰

10月23日,北京一家电子卖场,柜台公开售卖多种窃听、偷拍器材。 摄影/杨杰

很多人的手机都收到过“复制手机卡窃听”短信,记者调查多为骗钱的。

很多人的手机都收到过“复制手机卡窃听”短信,记者调查多为骗钱的。

将窃听器放在报社办公室,在报社外发短信“DW”,窃听器内的手机发回的地址精度很高。

将窃听器放在报社办公室,在报社外发短信“DW”,窃听器内的手机发回的地址精度很高。

近期,北京最大的一起非法出售、提供、获取个人信息案宣判,“侦探公司”人员、通信技术公司职员、通信业务运营商(包括移动、联通、电信)员工等23人走上被告席,也让这个隐藏在灰色地带的市场露出冰山一角。承办此案的检察官透露,本案的被调查者涉及全国多个省市,大多数受害人并不知情。

本报记者暗访调查北京多家“侦探公司”和电子产品市场,电影中窃听、跟踪等场景,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手机卡、百元左右的窃听器就能实现。

这个灰色的隐秘市场亟须法律完善和加强监管。

“想知道你的老公去哪了吗,想抓住小三二奶吗?”“经济调查公司帮忙讨债,定位你想找的老赖。”

类似这样的小广告,所谓的“侦探公司”、“调查公司”等以手机短信骚扰着几乎每一位手机用户,在街头或是网络上更铺天盖地。

他们宣称能拿到任何被调查者的“通话记录、短信清单、手机定位等信息”。

10月19日,记者假借调查婚外情为由,联系北京一家调查公司。

“明天见面谈。”业务员神秘地说。

“侦探”要价

3个月话单4千,3个月短信8千

10月20日,这家调查公司的一名马姓人员,约记者在家乐福广渠门店接头。

30来岁,斯文干练,戴眼镜。在家乐福附近一家饭店坐定后,马先生自称是该调查公司的私人侦探,从业五六年。

“只要你报出被调查者的电话号码,我们肯定能拿到通话详单。”马先生说,调查一个号码3个月的通话详单,需付费4000元。

“你们怎么拿到通话清单?”记者问。

马先生神秘一笑,他说用户查询自己的通话详单时,必须按通信运营商系统提示操作,发送和接收查询验证信息。“我们能在机主不知情的情况下向系统发送打印通话清单申请,然后我们的人直接拦截系统发回的验证信息,神不知鬼不觉,被调查者根本不会发现。”

记者询问,“我们的人”是不是通信运营商内部员工。

马先生一愣,往后靠了靠,“这个你就不要打听了。”

“靠谱吗?”见记者不信,马先生随即拨通电话。问电话那头一个“张哥”,“现在方便不方便查单”,“张哥”称当下即可查。

马先生转过头对记者称,现在就可以报号查通话详单,“你要查的是谁,对他平常的联系人肯定比较熟悉,你有辨别能力。”

他现在和记者一起在附近找个有电脑的地方,让“张哥”把清单发过来,“你打开看看对不对,对了你再付款,不对不收费。”

记者再次询问这个“张哥”的身份,马先生承认“这朋友是运营商内部人”。

“能不能查短信内容?”记者问。

马先生表示,在此之前,短信内容的确可查,“查询3个月的,8000元,但最近追查得厉害,出多少钱也查不了。”

 
关键词: 手机卡 窃听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5AA2EA5728464D1292F8D.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