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张国栋:地方GDP创新高老问题成大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2 11:42:22    浏览次数:89    评论:0
导读

  据《新民晚报》报道,连日来,十余省份陆续公布上半年地方G D P增速(或预期)。从已公布的数据来

  据《新民晚报》报道,连日来,十余省份陆续公布上半年地方G D P增速(或预期)。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多个省市增速超过全国上半年11 .1%的增速。宁夏、陕西、湖南等省份的预期经济增速均超过14%以上,其中宁夏预计增速更是达到18%的高增长。

  国 家 统 计 局 的 数 据 是 上 半 年 我 国G D P增 长11 .1%。从上述数据看,地方G D P增长再次高于全国。假如不出所料,其余省份的G D P也不会“低”到哪里。如天津,虽然还未公布上半年G D P数据,但有报道,上半年,天津G D P增速达到18%的高增长,增速达到全国第二。

  地方G D P增速长期高于全国数据,虽有重复统计、统计资料不一致等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应该还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实际上,不管有多少因素,只要全国数据是准确的,那么高出全国数据的G D P便都是注水无疑—————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

  G D P注水问题起码有两笔糊涂账:其一是真相不明,究竟哪些省份的G D P注水了,有多少是重复统计造成的,有多少是统计资料不一致造成的,又有多少是弄虚作假造成的,这些全然是一笔糊涂账。其二是无人担责,统计造假是一种违法行为,但我们至今没有听说哪个官员因数字造假被究责。两笔糊涂账互为因果,相辅相成,长期存在。

  表面的G D P繁荣局面,不仅误导中央宏观决策,挤占民生空间,更可怕的是,这种G D P疯长的毛病似乎成了官场通病,统计数字注水、G D P层层加码、相邻地区互相攀比的事屡见不鲜。由于“G D P出政绩”,一些官员为了迎合上级考核的需要、追求升迁的资本、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惜大搞能增加G D P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并且想方设法把这种政绩工程重复折算成数字符号。某些地方形成了G D P年年疯长的“大好局面”。

  弄虚作假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长期公然造假,最可怕的是对造假行为熟视无睹。可以不夸张地说,G D P注水问题长期存在,上至官方下至民间对G D P注水无可奈何、习以为常,这正在成为一个中国式笑话。假作真时真亦假,当地方G D P注水成为常态,全国G D P数据便“顺理成章”地遭到怀疑;当“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成为惯例,官方公布的任何数据都会被质疑和嘲笑。借用媒体的话说,就是“年复一年有差距,老问题变成大问题”。

  “大问题”如何解决?国家统计局官员曾表示,将抓紧提出国家统一核算地区G D P方案,正式推出主要指标环比制度。改进统计方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到有责必究、究责必严。没有信息公开,没有强力监督,没有责任追究,任何统计方式都不可能杜绝造假———“同比”能造假,“环比”就不行吗?

  事实上,地方政府的政绩如何,当地人民最有发言权,G D P只不过是一个供上级部门参考的数据。G D P一再被注水,也折射了一些地方政府发展理念存在问题,“惟G D P”错误政绩观念依旧严重。用这种理念指导经济发展,自然会偏离正道。

本周热点评论
谢国忠:政府算账房价亏损 蔡定剑:官员财产申报难奏效
尹中立:银行股看上去便宜 刘晓忠:二次探底并非不可忍
郭兵:局长变书记算处分? 人民日报:怎么看腐败现象?
刘洪波:别拿维稳当狗皮膏药 周天勇:转变模式才有路可走

 
关键词: 地方GDP 新高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5B892AD3180546A3BBCB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