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指标的设定应能够综合反映企业运营的关键因素,平衡计分卡从四个方面来描述战略和预算指标。
财务方面。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目标。财务维度指标通常是一些传统的滞后指标,典型的指标包括毛利、获利能力、收益增长率和经济增加值(EVA)等指标。
顾客方面。通过确认企业目标顾客和为之服务的价值定位,设计评价指标,通常有市场份额、顾客获得率、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顾客获利水平等。
内部业务流程方面。为了支持服务顾客的价值定位和满足股东的要求,进行内部业务流程的改进或再造,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如及时发货率、保本时间、每笔交易平均成本、顾客需求反应时间等。
学习与成长方面。为了确保员工拥有熟练的技能、接近可靠的信息、受到激励、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设计员工学习与成长的评价指标,如每位顾客培训投入、员工建议数、员工满意度、激励指数、人均创收等。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四方面的指标应该是企业编制预算的结果。也即,预算编制的起点应是从上述指标分解出来的明细指标,并形成“谁干事、谁花钱、谁编制预算,谁管事、管什么事、管什么预算”的责任网络。这些指标和责任网络构成了企业的动态运营模型,能够从微观到宏观,从更全面的角度来描述战略,并从预算的角度去观察战略实现、调整策略,使战略落地。
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要求而设计的预算指标体系,唯一目的是提升企业运营绩效,支撑战略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