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控制的一项重要体制,其规范意义在于经济主题在既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如何最大化自身的效用问题。而具体到管理学领域,预算则与目标、规划精密结合在一起而变成组织发展的一种具体导向。从现代的观点看,预算管理作为公司的一种重要管理体制,不再仅仅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环节或一种职能,而是集计划、监控、评价与考核于一身的综合管理模式和制度安排……
呼唤科学、全面的预算管理
从规范的角度看,企业预算管理以明确企业经营方向和规范企业运作程序为主要特征,反应出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的诸多不确定因素而采取的应对机制,而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实施预算管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在预算管理推广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的道德风险。博科资讯全面预算首席顾问尹栋梁说:“许多企业实施全面预算好比是一个财务性的‘电子表格练习’”。
1990年,美国《财富》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为什么进行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经营是有害的?》,针对的就是全面预算暴露出的许多弊端和道德风险。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但是,种种事实表明,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式和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呼唤一个科学的全面的预算管理分析框架和实践体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企业预算管理推广过程中的道德风险。
预算管理推广中的道德风险
由于历史成因,我国企业在推广预算管理过程中带有较多的计划经济特征,因此道德风险漏洞较多。尹栋梁说:“相对于世界性市场竞争的环境变化,我国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转换的过程尚未结束,预算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形同虚设,流于形式。”目前,我国企业在预算管理推广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战略性:往往忽略预算与公司发展战略之间的联系。由于战略本身比较空洞难以把握。实际工作中,战略、预算和工作计划基本处于割裂状态。执行者常抱有应付当差和侥幸过关心理,通常就事论事,目光短浅,注意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权威性:重点往往在于投入和飞产出。忽略了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相关信息,也忽略了市场需求。进而不支持价值创造和持续改进,以至于为了拘泥于预算而丧失了其他发展机会。
科学性:缺乏整合思想,不能将组织经营的各个阶段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对于亏损状态缺乏应有的预算控制,造成心中无数的局面,各部门之间的经常冲突。甚至出现鼓励部门间不太光彩的内部竞争。
实践性:企业预算与实践脱节。预算往往集中在财务与会计的“资料室”中经行。参与者以封闭的心态和狭隘的视野搞出来预算。无法适应实际业务需要,忽视市场调研与预测,流于表面。
降低道德风险的对策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只有不断有效降低预算管理中的道德风险,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竞争力。”尹栋梁建议,通过以下几方面来降低预算管理中的道德风险。
第一、建立权威的预算管理工作组织。这是预算管理得以顺利实施和落实作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