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观察 » 正文

叶檀:抑制高房价先抑制货币投资冲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1 10:37:21    浏览次数:138    评论:0
导读

  银监会下半年将对银行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将主要针对银行是否严格执行了上半年出台的房地产相关贷

  银监会下半年将对银行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将主要针对银行是否严格执行了上半年出台的房地产相关贷款紧缩政策。(据《上海证券报》)

  宽松的货币与全民投资潮,是房价上涨的温床。因为真正影响地价和房价的是对于未来风险与收益的预期。只要预期货币继续宽松,未来收益大于成本,房地产就有上涨的动力。

  用增加供应的办法解决中国的高房价,从来行不通。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这8年(从2003年算起),就是房地产供应大幅增长的8年,自有率大升是不争的事实。一旦沦陷到全民炒房的热潮中,供应再多的商品房,也无济于事。从2008年、2009年、2010年商品房屡屡变化的供求关系,已经鲜明地印证了这一点。

  如果房地产新政不得到认真执行,房价随时会出现报复性反弹。

  首先是游资增加,从农产品(000061,股吧)到茅台的价格都在上涨。这说明资金并不缺乏,投资惯性十分强烈;其次,市场有巨大的通胀压力,近几年我国处于建立社保体制、建立最低工资制的关键年头,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居高不下,所有这些都加剧了通胀的预期;第三,房地产调控遭遇瓶颈,既无法在短期内征收物业税,也无法通过加息紧缩货币,从源头上杜绝炒作风。

  抑制房价,目前来看似乎只有加息和加税两条路。

  加息目的在于提高资金运作成本,给所带来的资产泡沫施压;加税是提高物业持有成本,使中国地方政府脱离卖地财政。恰恰在这两方面,政策投鼠忌器:加息担心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引爆地方债务危机,使出口型企业与负债率高的大型企业雪上加霜;加税则担心引发所有物业持有者的反对,房价直线下挫误伤实体经济。持有物业越多者,反对越坚决,游说能力越强。

  一段时间以来,银监会等少数部门为降低房地产资金杠杆,做了实在的工作。今年以来,银监会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各家银行念“紧箍咒”。银监会年初发布的三个指引一个办法,对于防止信贷资金流入资本货币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效果。而银监会与有关部门增加二套以上房贷利率与首付比率的做法,等同于给房地产市场单独加息,缩短房地产投资的资金杠杆,以抑制过热的投机。

  仅有银监会的努力是不够的。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资产泡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作为与股市同样重要的投资品市场,围绕房地产政策的博弈从未停止。而地方政府、银行、开发企业、投资者等利益阶层的结盟也没有打散,使监管变得格外困难。

  不断的检查,不断地念紧箍咒,不断给企业与投资者划出红线,可以收效于一时,无法收效于长远。回到以保障民生为主,回到以实体经济而非虚拟经济为主,中国房地产预期才能明确,投资房地产的炽烈之心才能消融。

本周热点评论
谢国忠:政府算账房价亏损 蔡定剑:官员财产申报难奏效
尹中立:银行股看上去便宜 刘晓忠:二次探底并非不可忍
郭兵:局长变书记算处分? 人民日报:怎么看腐败现象?
刘洪波:别拿维稳当狗皮膏药 周天勇:转变模式才有路可走

 
关键词: 房地产 货币 房价 投资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67A85896168433AFF146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