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13:品类结构调整深入
调整商品结构将是零售企业的一大重点。零售的百货化已经收到效果,模糊零售与百货店的界限的策略吸引了很多客流。2009年,出口的严峻形势迫使很多外贸制造企业转向内销,而在内资零售商的呼吁下,一向只对外贸企业开放的广交会也首度向内资企业开放,零售商也抓住时机,一方面为制造业分忧,另一方面引进许多以前不销国内的新品,完善品类结构。目前,尽管外贸制造企业对与国内零售商的合作还存在一些衔接上的问题,但双方进一步合作的意向已经达成,零售商将迎来更为丰富的品类。
另外,自有品牌是零售竞争的一大利器,也是零售利润的新增长点。2009年,零售企业都加大了自有品牌的开发力度。甚至有的外资零售企业开始推出蔬菜类的自有品牌,这标志着零售商在自有品牌的开拓上新的突破。2010年,除了外资企业,内资零售商也将在自有品牌上大做文章。
预测14:店铺改造渐入佳境
零售企业的节能措施主要包括节能改造、系统节能和智能控制技术三类。
经过几年的铺垫和实践,对店铺进行节能升级改造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由于节能店比传统店面整体节能20%至30%。以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为例,12万多家门店仅用电量将可减少166825万度,减少二氧化碳碳排放160万吨。可见,零售企业节能不仅仅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不可否认,节能降耗将是零售商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零售企业已从局部照明、空调等见效快的节能设备更新,逐渐进入到门店全局架构节能统筹改造阶段。对零售企业而言,尽管初期投入较大,但经过节能改造后的店铺基本能在2至3年内收回投资成本,此后的节能费用将成为净利。因此,节能是纯粹增加投资的观念将逐渐改观,零售企业的节能降耗将渐入佳境。
预测15:盈利模式加速转型
这并非一种新的趋势,只是迫于金融危机的压力,零售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会更加积极主动
首先,大规模、长时间的促销虽然增加了销售额,但却没有带来利润的增长,甚至反而出现下降势头,这显然不符合零售商的心理预期。著名零售业专家黄国雄就指出,降价促销可以提高总体销售额,但是利润反而下降了,而且以低价位满足社会的需求,会影响未来的消费增长,这就等于透支了以后的消费。一些零售企业开始转变一味打价格战的做法,比如超市发就通过亲情服务、绿色营销等新的促销手段,显著促进了销售业绩,且大幅提升了利润。这种做法值得业界效仿。
此外,无论是超市、百货、家电还是其他专业连锁,自营能力的提升已经迫在眉睫。尤其是危机下,自营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很多超市企业都在调整联营策略,将生鲜等品类逐渐纳入自营体系,促进利润直线上升。而百货企业也在培育品牌和买断品牌方面有了新尝试,内资百货业对“买手”的重视程度日渐凸出。依靠盘剥供应商、当个二房东这样的盈利模式将被逐渐淘汰。
预测16:零售人才门槛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