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公布的中国最新外贸数据显示,七月份进出口表现仍佳,但未来展望却难以令人乐观。对内需也须防范新风险因素的浮现,以免陷入外内交困之境,从而妨碍复苏或做成新的不稳。
七月中国出口增约三成八而入口增近二成三,带来了高达二百三十多亿美元的巨额顺差,同比劲升逾一点八倍。七月进出口相比○八年同月亦稍升约百分之五至六,显示外贸已走出了去年的深谷而重拾升轨,但远未回复之前的持续高增长状态:对去年的同比高增只是恢复性反弹。更值得注意者是或怕好景不常:自五月起国际环境又起了新变化,欧美经济前景转淡,中国出口或再要面对外需转弱,而这效果将于稍后才会浮现。此外,基数效应也将令外贸的同比增幅渐降,故到年末若见外贸明显降温亦非意外。
与此同时,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的变化尤其值得注视。今年来欧美对华产品不断出台限制入口措施,反倾销等调查案例接踵而来,显示保护主义涨势日甚。最近美国更传出混淆讯息:一方面国会议员将于九月召开人民币听证会,要再度对中国施压;另方面一位副国务卿在稍前时又提出了对华经贸关系的「软接触」理念,表示不能命令中国做任何事,还要着力改善中国企业在美的投资环境。对今后发展走向,只能拭目以待。
无论如何,七月外贸数据带来的最佳讯息,是该部门对GDP 增长的负累正迅速消减。七月顺差同比大升,令头七个月的顺差同比降幅减至约二成一,比起年初的曾近七成已减低甚多。展望下半年,这种趋势能否持续关键在入口:出口增幅即使下滑,如入口表现不振,则顺差仍可上升。今年来入口增幅的波动较大,年初曾高达六成以上,近月却回落较速,一般意见认为是反映了内需放缓。事实上按年中数据看,无论国内消费及投资均仍保强势,故入口的表现或许受其他因素影响,如国际商品价下调,和年初大量补仓后减缓入货,若是则入口再走强的机会不高。
外贸本是今年拉低GDP 增长的最大威胁来源,其压力的减缓乃利好因素。与此同时,却不能忽视内需方面浮现的新风险因素。包括:(一)楼市将较明显回落。近月部分大城市已出现住房量价齐跌的调整迹象。(二)车市泡沫或将爆破。今年头七个月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大升近四成及三成,如此的超常增长自难持续,在七月已见到环比下降,而库存则开始上升,业界还预料下半年会发生价格战,由刺激汽车消费政策催生的旺市或将转势。
(三)严查地方融资平台。一年来地方融资量急升,至今累计欠下银行体系七万余亿元,其中近四分之一或会成为坏账,故为加强风险控制当局已开始进行整顿,而这难免影响地方发展。(四)严打高能耗产业。为达致「十一五」计划的减耗指标,当局最近要求多个行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并暂停审批新项目,对工业产值及投资量或有影响。
按目前情况看,中国经济在内需支撑下不虞出现二次探底,但对上述风险因素却务必认真处理,楼市、车市及地方融资等领域必须整治,但也要推动其他方面的发展作为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