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点评 » 正文

深度解析世界杯赞助商体育营销的喜与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25 11:09:30    浏览次数:198    评论:0

  不过阿迪达斯没有明示的另一个优雅原因是,耐克会在2011年取代阿迪达斯成为法国队的赞助商。但截至目前,耐克公司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而那些不听巴菲特的教导,孤注一掷下注法国队的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也和Quick公司一样,在这场世界杯赌局中算是彻底落败。他们本准备6月25日开始拍摄一组宣传片,以扩大其保险类产品的影响力。而法国队闹剧让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不得不表示,取消法国队拍摄宣传片的计划。

  体育营销是把双刃剑

  尽管金融危机尚有二次探底的威胁,但是Quick公司、法国农业信贷银行等商家们在球队身上,依然不惜血本大打品牌战。业内有种说法:如果一个品牌需在世界范围内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估计其广告费支出将超过2000万美元;但如果是通过与体育赛事合作或赞助某项大型赛事,则其获得的效果是普通情况下的3至5倍,当年负债累累的三星就是借助体育营销,成功走出困境,并迅速成长为国际化企业。

  正因如此,世界杯、奥运会等大小赛事,成为各品牌竞争的激烈战场。但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由于巴西队0:1不敌法国队提前打道回府,其赞助商耐克公司为世界杯付出的18亿美元巨额投入几乎打了水漂;万宝路、百事可乐和西门子对中国足球甲A联赛(后改为“中超”)的赞助不但没有获得品牌美誉度的提高,还因为甲A和中超的种种闹剧惹了一身的麻烦。

  不像朋友之间猜测哪国球队谁赢谁输一样,赞助世界杯的商家,如果在体育营销的时候押错了“宝”,损失的可不只是遗憾和失望。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7341F01813859AC03BCF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