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商界名家》:现在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已经在舆论上被炒热了,在政策上国家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鼓励建设节约型社会,肯定会有很多企业一哄而上。您是否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是否希望有更强劲的对手出现。
黄鸣:充分竞争的行业才是好行业,我希望在太阳能行业出现更多的大品牌,皇明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每个行业肯定要有几个巨头。我们只想做在竞争中胜出的品牌之一。
我是太阳能行业中最清醒、最冷静的一个人。我比较担心的是,大家一哄而上会产生泡沫。因为太阳能在技术、质量、产业基础与人们的热情有距离,一哄而上的结果是对产品质量和行业声誉产生影响,可能会使消费者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消费者基础很差,因此不能伤害消费者的感情,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有惨痛的教训。当时赶上能源危机,美国政府用补贴的方法鼓励用太阳能,装了很多设备,能源危机一过去,太阳能就没有人再关心了,很多太阳能设备就烂在房子上。这样,美国人就认为太阳能不行,基本上太阳能在美国的市场已经进入冰川时期。在中国我也很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太阳能在中国也有两个地方也进入了冰川时期,一个是北京,一个是威海。90年代北京四环以外装了一大片太阳能,后来没有人维护,又废了一大片,现在北京的市场就很难打开。我在威海的经历最难忘,威海是山东最富裕的地方,太阳能就是打不开市场。后来我在路演的时候听见一个老人说我这身份就不用太阳能。我说您怎么这样说话呢,老人家就说我是最早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后来坏了找到原来的业务员,他说那个企业早倒闭了,我也改行了,你说我还敢相信太阳能吗。
目前整个太阳能行业并不强,一二线品牌不够强大,行业口碑不太好。我曾经在一个行业协会上说过,要做行业品牌,首先必须做品牌行业。如果太阳能市场发展不起来,变成土匪窝,那我就是土匪头子,这有什么意思呢。
《商界名家》:您曾经说过做太阳能容易,但要做好很难。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黄鸣:成熟的行业,比如家电、汽车,可以把行业标准、基础、技术、管理体系等全套引进,做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在太阳能行业,国外也是一片空白,材料、技术、安装、服务、生产线什么都没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需要的是大系统的创新,所以要做好很难。最初我们做也是按着葫芦起来了瓢,如果不是因为用心在做,那要烦死人的。我常常说我们是无中生有的完全创新,在这个没有基因的行业里培养完全创新得基因。
家电的很多大品牌像海尔、美的、海信等都觊觎过太阳能市场,但总的来说做得都不好,因为他们并没有想在这上面有大的投入。这些年这些大品牌做的太阳能产品加起来还没有我一家做的多。现在市场上有3000多家做太阳能,但很多企业只是想捞一把就走,他们的做法不符合价值规律。我常常跟他们说不要虚晃一枪就走,不要给太阳能丢脸,有时候甚至会很偏激地对他们说,你不配做我的同行。
“为了太阳能我常常拍案而起”
《商界名家》:现在在中国推广太阳能最根本的障碍是什么?
黄鸣:根本上还是人们的观念,现在传统能源还能用,大部分人都没有能源的危机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