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县公务接待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9日,当地组织县级四套班子及有关部门就完善公务接待,进行专题讨论和研究,决定近期从四方面着手,对公务接待加以完善和规范。(6月19日《中国新闻网》)
笔者仔细研读了四方面的措施,明显感觉表态的东西虽多,但令人眼前一亮的少。可见,平遥主政者仍存疑虑,未敢痛下决心彻底兴利除弊。这当然有政治潜规则方面的原因。从“完善和规范”字面上看,此次公务旅游接待改革估计改良的成分多,改革的成分少,即在原有制度安排上修修补补。
尽管平遥县诸多官员叫苦不迭,“一年到头,连个年都不让人好好过”,“来的都是客,一个都惹不起”,但要彻底取消公务接待,或是像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政府那样“裸示”公务接待,恐怕就有不少官员不高兴了。其实,在公务旅游接待方面,官员埋怨的多,窃喜的也不少——毕竟,“接待卡”并不是在所有人眼里都是苦役,有的甚至视为部门“福利”。
我在山西多个旅游景点了解过,“接待卡”在很多地方是按职级、按部门重要程度规定的,地方党委、政府一把手几乎不受限制。从相关报道看,平遥至少在部门这一块是家家有份,不同的是“接待卡”的多寡问题,如科协、老龄委、工会等的接待规模很小,而公安就比较多,计委因涉及招商引资就更多了。这当然是出于工作考虑,但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种权力资源。是否全部用到公务接待上很难说,因为没有公开过,也就谈不到监督。至于根据官员级别发放的“接待卡”就更难说了,是个良心活。
当公务接待已成为一种普遍福利时,一年近十万“免费客”,端午三天节假日接待了1.2万游客,其中的2000多人是由平遥官员接待的就毫不奇怪了。有卡不用,过期作费,或许因为不积极使用,会给县领导留下工作不主动、在上级领导部门眼里没位置的不良印象;或许还因为“接待卡”当年使用不完,下一年给得更少了。
庞大的公务旅游接待支出,仅靠平遥一县之力很难正面解决问题。但至少目前这种有客没客人人(官员)有份、门门(部门)有份的做法该改改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公务接待申报制度值得借鉴,抬高申报门槛,设置严密的审批程序,当公务接待报批已经成为一件很“麻烦”的事时,地方官员虽不可能自掏腰包待客,但也就缺少了主动“揽客”的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