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企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点评 » 正文

动漫产业如何“曲线”挖掘新商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07 12:40:40    浏览次数:565    评论:0
导读

看起来,中国动漫行业正在酝酿一场火山喷发。只是,将要喷发出来的究竟会是未来迪斯尼和若干实力派,还是

看起来,中国动漫行业正在酝酿一场火山喷发。

只是,将要喷发出来的究竟会是未来迪斯尼和若干实力派,还是朝生暮死的动漫小作坊,却值得商榷。

这里有组让人鸡血的数字:截止目前,中国有8000家动漫制作公司,2009年中国原创动画的年产量是18万分钟,这意味着在中国的电视频道上,观众每天可以看到8个小时不重样的原创动画节目。而日本作为动漫大国,其动画的年产量不过8万分钟。

但是,18万分钟之中,中国只出了《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么一部有知名度的动画片。现实是,喜羊羊的成功轨迹只是更明白地向同行证明了一件事:在中国,单靠制作原创动画产品想养活一个企业,艰难且偶然。一位动漫人曾评价,喜羊羊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功,算不上真正的成功。

喜羊羊的创造者原创动力一开始就遵循一套欧美、日本传统的产业模式:先做产品再铺渠道,先做国内,再去海外。然而,在中国,出售动画片给电视台几乎赚不到钱,动漫衍生品在市场上总有盗版竞争者捷足先登,至于走向海外,大多数动漫公司还停留在OEM的阶段。本来,动画就是个严重烧钱、回报周期非常长的行业,于是大多数没有经济实力的小公司只落得折戟半途,难逃出生天。

既然由制作入渠道的模式走不通,既然由海内入海外的模式国人想都不太敢想,何不干脆来个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事实上,已有一些素与动画产业相关的企业在低调布局,希望以另类方式入场,他们打破原创动力模式,挟各自法宝向动画制作领域这块最难啃的骨头进军。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些动漫企业在练好内功之后,选择了绕过中国直指海外主流市场,并希望从海外市场再杀回国内;一些在动漫渠道下游铺路的公司则在壮大之后,挟着雄厚的资本和渠道经验,选择反攻上游,进入动漫制作环节。

它们,会是能抓着耗子的那只“好猫”吗?

海外:做李安,而非张艺谋

当众多竞争者用低价低质动画产品在中国动画市场上拼刺刀肉搏的时候,一些行业老资格却情愿先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国内市场,转攻海外。不同以往的动画代工,这次他们试图用中国制造的原创产品打动海外主流市场,一开始就让自己的作品能做到国内外同步发行。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at78.cn/news/57C8A2A731893828D3CD8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master@at78.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09-2016 企发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0022957号-3